二十四节气与农耕

五日为一候,三候即十五日为一气。月的第一个气称为节,第二个称为气(又称中气)。一个月为一个节、一个气,一年即分为二十四节气。从春开始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

二十四节气与农耕 五日为一候,三候即十五日为一气。月的第一个气称为节,第二个称为 气(又称中气)。一个月为一个节、一个气,一年即分为二十四节气。从春 开始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 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 雪、冬至、小寒、大寒。其中表示温度的节气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 大寒五个节气,表示降水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七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怎么确立的呢先人发现太阳的地点是变化的,才有了寒暑往 来,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他们发现一年中昼夜长短是有变化的,日照时间 在变化,经过日圭测量日影,发现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冬至”就确立 了。 一年中有几个重要的节点,分别是“冬夏二至,春秋二分和四立”。冬 夏二至即冬至和夏至,分别是日照时间最短和最长的节气。“四立”则是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循环往复,如环无端。 太阳照射的地球的热在一年四时中“升浮降沉” 降者,夏时太阳照射的地面的热降入土中;沉者,降入土中的热沉入土下之 水;升者,沉入土中的热升出土上;浮者,升出土上的热又同与夏时照射到 地面的热,同浮于地面之上。 立秋为降之起点,立冬为沉之起点,立春为升之起点,立夏为浮之起点。 所以我们在冬天感觉到的地下水,比方井水是温的,而夏天的井水很凉。 植物经秋而叶落,植物个体的热下降也;经冬而添根,植物个体的热下 沉也;经春而生发,植物个体的热上涨也;经夏而茂长,植物个体的热上浮 也。而植物的气何不是同自然之气同升同降的呢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矣。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三月, 从立春开始算起,春打六九头,冬至此后第三个节就是立春了,立春后的三个 月为春。此谓发陈,发是生发,升发,植物开始抽芽冒尖,天地之气是升的。 比方大家会在春天的时候放风筝,理论上来说,只需有风,风筝都应当能飞起 来,可是只有在春天,在即便没有风或许风小的情况下,风筝也能飞起来。这 是春天的气给我们能够看到的具象表现,而我们看不到的在植物体内,它们经 过冬天的收藏的“气血”也升,往上走,慢慢的我们看到有新芽 1 / 15

腾讯文库二十四节气与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