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 苏武牧羊 1教案 沪教版 教案
苏武牧羊【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恭恭敬敬、生死置之度外”等词语。 2.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内容。体会文中描写苏武言行句子所表达的含义,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并
苏武牧羊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恭恭敬敬、生死置之度外”等词语。 2.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内容。体会文中描写苏武言行句子所表达的含义,体会句子之间的 关系,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了解“旌节”所表达的含义。 3.感受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坚贞的民族气节。 【教学重难点】 1.讲读课文的第五到第六节,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 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 2.品味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西汉中期,为了和平,汉武帝派苏武为使者出使匈奴。那一年,苏武恭恭敬敬地接过汉武帝手 中的旌节,离开长安——出示课文的第1小节;19年后,他怀揣着旌节又回了故里——出示课文的 第6节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一)比较第1和第6小节内容,发现“变化”。 1.认真读这两小节,你发现写苏武出使前后内容有些什么变化? (学生交流时,出示媒体,相机介绍“旌节”——古代用彩色羽毛装饰的旗子。) 2.自由读课文思考:19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因而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二)了解苏武牧羊的内容,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评价之心。 1.自由读课文,简单交流“变化”的原因。 2.学习第4节和第5小节,出示:苏武已受各种折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