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拉萨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稗史到大
拉萨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稗史到大雅: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 小说是西方近代以来的主要文学文体,但是在中国却一直是下九流的“闲书”而不登大 雅之堂。《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小说家被称为稗官,小说被称为不能与正史相提并论的稗史。那些饱读圣贤书的君子自然不 肯光顾小说,即使是那些才子,也是在正宗的诗文之外偶涉小说,大都拿小说不当正经事, 将小说称为“闲书”。明清两代,即使是对《三国演义》与《水浒传》肯定性的评论,也认 为它们不可以与《左传》《史记》相提并论,仍然是“稗史”的地位,而没有人敢像亚里士 多德那样说文学高于历史。只有那些落第的文人,不厌其烦地写作数量繁多的实现自己白日 梦理想的才子佳人小说,而且几乎是千篇一律的才子及第、奉旨成婚的大团圆结局。 甲午战争惊醒了中国人的酣梦,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首先就从重视小说的地位开始。梁 启超反传统之道而行之,以矫枉过正的方式将小说的地位抬到了一种罕见的高度:“今日欲 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而谴责小说的出现,尤其是以林 纾为代表的西方小说的大量翻译,也促成了小说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当然,中国小说的现 代转型进程是缓慢的,我们屡屡看到翻译者以中国话本小说的叙述模式去变异翻译文本,删 削原有的大段的景物描写,甚至以说话人的身份现身说法。但是,他们的努力并非没有意义, 正是因为梁启超颠覆了视小说为小道的传统而将之视为文坛的正宗,谴责小说造成的广泛影 响以及在这之前已经有近两千余种的外国小说的翻译文本,所以在五四文学革命中鲁迅发表 其“格式特别”的小说时,无须一个革命性的论证过程,现代小说就顺利登上了文坛正宗的 舞台。 那么,鲁迅使小说这种文体从传统向现代成功转型的贡献表现在哪里呢?胡适是以白话 文的准绳衡量传统与现代以及艺术的优劣,就此而言,鲁迅的小说其实比起宋元话本来并不 显得通俗易懂。且不说他的早期小说《斯巴达之魂》《怀旧》等是用文言文写的,《狂人日 记》开篇就是一个文言的序。关键就在于,胡适的衡量标准是有问题的,普实克在其著名的 《〈怀旧〉——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一文中,就探讨了这篇文言小说所具有的现代性特征, 由此可见,文学的现代性有诸多的特征,白话仅仅是其中一个要素,把是否使用白话看成是 衡量现代性的唯一标准是谬误的。普实克指出的鲁迅小说不以故事取胜而淡化情节,涉及现 代小说重要的审美特征。鲁迅小说超越了传统的现实主义而与现代派小说接近,其悲剧性是 对传统大团圆的颠覆。鲁迅认为大团圆是不敢正视人生的“瞒和骗”,表现的是“怯弱,懒 惰,而又巧滑”的国民性。而现代的新文学则应该与这种大团圆对立,真诚地正视人生的血 痕和泪痕,写出人生的“血和肉”。 阅读鲁迅的作品,且不说完全笼罩在悲观绝望的艺术氛围中的《彷徨》,就是鲁迅在《自 序》中标榜“听将令”而露出若干亮色的《呐喊》,其悲凉的基调也让人压抑得透不过气来。 《狂人日记》中的觉醒者面对无人理解且将他视为疯子的环境绝望地呼喊着“救救孩子”,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