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胃间质瘤诊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胃间质瘤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胃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 (cajalcell) [1]肿瘤,约占胃肠道恶心肿瘤3%,源于

胃间质瘤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胃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cajalcell) 肿瘤,约占胃肠道恶心肿瘤源于胃壁固有肌层,主要在肌壁间生长, 粘膜下层、肌壁 [1]3%, 层、浆膜下层,只有少许组织或细蒂与胃壁相连。它可发生于胃壁各部,以 胃大弯多见,其次 是胃窦部。多发于中老年患者,岁以下患者少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 异。由突变的 40c-kit 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基因驱动组织学上多由 梭形细胞、上皮样细 a( PDGFRA)[2]; 胞、偶或多形性细胞,排列成束状或弥漫状图像,免疫组化检测通常为 或表达 CD117DOG-1 阳性。近年来,诊断、治疗和研究进步迅速。本文就其临床特点、 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GIST 一、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 1. 临床症状:其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主要与肿瘤的部位、大小、是否引起梗 阻 及良恶性等有关,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病程可短至数天长至年,恶性 20GIST 病程较短,多在数月以内,良性或早期者无症状。较多见的起始症状为腹部不 适,腹 痛;其次是上消化道出血,由肿瘤表面的黏膜溃疡所致?溃疡穿孔增加腹腔 种植和局 部复发的风险?。其他症状有:厌食、反酸、暧气、恶心、呕吐、吞咽困 难、体重下 降、腹痛、腹胀、梗阻性黄疸、上腹部饱满和早饱等。部分肿瘤较大的 病人可触及腹 部活动肿块、表面光滑、结节或分叶状。另外,一些罕见的表现及并 发症有:囊性变的 肿瘤破裂后可致腹腔积血和非典型的腹膜炎:自身免疫性溶 血性贫血和直接抗人球 3], 蛋白试验(阳性[及肾病综合征,膈肌上抬所致 的胸痛。 IgG)4 ] 2. 临床病理:来源于胃壁固有肌层,主要在肌壁间生长,粘膜下层、肌壁层、浆膜 GIST 下层, 只有少许组织或细蒂与胃壁相连。它可发生于胃壁各部,以胃大弯多见,其次是胃窦 部。大 小从至大小不等,呈局限性生长,没有完整包膜,偶可见假包膜,镜下可 l-2cm35cm 根据细 胞学形态分为梭型细胞型(、上皮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向腔内 70%)(20%)(10%) „ 生长,多 呈息肉样常伴发溃疡形成,可见出血、坏死、粘液变及囊性变。诊断思路和标准: (对 于组织学形态符合同时阳性的病例,可以做出的诊断;(对于 1)GIST,CD117GIST2) 组织学 形态符合但是阴性和阳性的肿瘤,可以做出的诊断;( GIST,CD117DOG-1GIST3) 组织学 形态符合、和均为阴性的肿瘤,应交由专业的分了生物学实验室检 GISTCD117D0G-1 测是否 存在或基因的突变,以协助明确的诊断。如果存在该基因的突变, c-kitPDGFRAGIST 则可 做出的诊断;(对于组织学形态符合但和均为阴性,并且无 GIST4)GIST,CD117D0GT 或基因突变的病例,如果能够排除平滑肌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等其他肿瘤,可以 c-kit PDGFRA 做出可能的诊断。 GIST 3. 免疫组化:特征是细胞表面抗原:蛋白)阳性,在胃肠道间质瘤的 CD117(KITCD117 细胞表面和细胞浆内广泛表达,而在所有的非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肿瘤细胞内均不表达, CD117 的高灵敏性和高特异性使得它一直是胃肠道间质肿瘤的确诊指标。是一种跨膜糖蛋白, CD34 存在于内皮细胞和骨髓造血干细胞上,它在间叶性肿瘤的表达也有一定意义,在 CD3460%-70% 的胃肠道间质肿瘤中阳性,但由于它可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对胃肠道间质肿瘤仅有轻度特异 性,平滑肌肌动蛋白(、结蛋白及一般阳性率分别是及没有 SMA)S-10030%-40%, 1%-2%5%, 诊断特异性。 4. 影像学检查,山于胃间质瘤缺乏特异性,所以需结合临床,综合内镜、线造影、、 XCT 和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经皮穿刺活检)及内镜活检可明显提高诊断的阳性率超 MRL PET[5,6]. 声可描述原发和转移肿瘤的内部特征,通常表现为胃肠道紧密相连的均匀低回声团块,但由 于 肿瘤往往较大,超声视野中不能观其全貌,无法获知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胃肠道 刨餐 GIST 造影检测可显累及黏膜面和管腔改变能直接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 周围侵 tfGIST.CT 犯情况及其他部位的转移灶,并可作为判断药物疗效的手段的信号表现 复 [7]. GISTMRI

腾讯文库综述-胃间质瘤诊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