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感染性骨缺损采用膜诱导技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胫骨感染性骨缺损采用膜诱导技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膜诱导技术由Masquelet等[1]于1986年首次提出,被广泛应用于感染或肿瘤所致的大段骨缺损的病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因其具有应用范围广泛、技术

胫骨感染性骨缺损采用膜诱导技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Masquelet[1]1986, 膜诱导技术由等于年首次提出被广泛应用于感染或肿瘤所致的大段骨 缺损的病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因其具有应用范围广泛、技术学习曲线短、治疗 ,Papinea[2]Ilizarov 效果稳定确切等优势近年来在国内得到大力推广应用。与技术、技术 ,, 及带血管蒂的骨移植术相比膜诱导技术的骨缺损愈合更快且愈合时间的长短与骨缺损的 ,“”[3], 大小无关符合骨愈合的钻石理论要求。胫骨骨折术后感染的治疗难度大且花费高有 ,, 较高的致残率给患者及医生带来较大压力。如果反复清创和感染创面周围的软组织及血 ,20172 供会受到较大影响发展为慢性骨髓炎后治疗难度更大。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自年 2019910, 月至年月应用膜诱导技术治疗的例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0,8,2;1464,(37.3±17.3);8, 本研究共例患者男例女例年龄~岁平均岁车祸伤例重物砸 1,1,Gustilo,ⅠⅡ9,Ⅲ 伤例高处坠落伤例均为开放性骨折。按照开放性骨折分型~型例型 1,8,2:1 例行清创复位内固定术。胫骨干骨缺损例胫骨远端干骺端骨缺损例。基础疾病 ,516,(2.5±1.6) 例糖尿病患者例男性患者有长期吸烟史。发病至本次入院时间~个月平均 ,1, 个月且都经历了次以上的院外手术治疗。所有病例都伴有创面窦道形成及渗液流脓创 13,2,5,1,1 面分泌物均行细菌培养~次例培养阴性例金黄色葡萄球菌例表皮葡萄球菌例 ,1; 草绿色链球菌例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 1.2 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 1.2.1 第一阶段手术 ,,, 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确定病变范围行彻底的清创术拆除内固定物清理螺钉孔及髓腔内炎 ,, 性肉芽组织取病变组织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可节段性切除病灶骨质剔除死骨并去皮 ,, 质化直至骨折断端出现点状渗血。使用环形外固定架固定骨折断端保证下肢长度及轴线 Spacer(40g4g), 基本正常。置入抗生素骨水泥骨水泥加入万古霉素于骨缺损处的死腔留 6,(ESR)C 置引流并缝合术区。术后继续应用周敏感抗生素复查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和 (CRP),, 反应蛋白正常局部伤口愈合良好、无钉道分泌物及窦道的情况下可行第二阶段手 术。 1.2.2 第二阶段手术 2, 一般于第一阶段手术后个月进行仍沿用原环形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沿原手术切口切开

腾讯文库胫骨感染性骨缺损采用膜诱导技术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