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月下独酌教案

高中语文 《月下独酌》教案教学重点:背诵、翻译;“月”与“酒”的意象解读(均有孤独、不得志、愁闷之意蕴);教学难点:诗人形象的解读;诗人孤独并快乐的复杂感情的理解;诗歌鉴赏的方法教学准备:要求学生预习

高中语文 《月下独酌》教案 一、 教学重点:背诵、翻译;“月”与“酒”的意象解读(均有孤独、不得志、愁闷之 意蕴); 二、 教学难点:诗人形象的解读;诗人孤独并快乐的复杂感情的理解;诗歌鉴赏的方法 三、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预习并课下解决诗歌字词读音的问题; 四、 教学过程: 1) 诗歌朗读 2) 小组讨论:结合以前学过的诗歌,谈谈你对李白的认识 3) 字词翻译 诗歌背景: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三年在长安写的。当年春天,贺知章请度为道士,玄宗许其 还乡。李白送贺知章归越。三月,自知不为朝廷所用,上书请还山,赐金,离长安而去。此 诗应是写于这段时间。 “月”与“酒”:此诗取名于‘月下独酌’,包含李白最喜爱的两个意象,即月和酒。而二者 均有孤独、不得志、愁闷之意蕴。如[唐]王昌龄《送人归江夏》诗:“晓夕双帆归鄂渚,愁 将孤月梦中寻。” [宋]苏轼《送小本禅师赴法云》诗:“孤月挂空碧,是身如浮云。”可 见,“月”在中国文人心中一般来说让人产生一种孤寂之感,正如神话传说中那清冷的广寒 宫只能存于月亮之上。而酒众人都知它是孤独苦闷时的慰藉之物,同时也知“举杯消愁愁更 愁”的结果。李白爱“月”爱“酒”,足看见他在尘世生活的孤寂与无可奈何。同时,在他 郁郁不得志的一生中,又存在了极大的向往,这一向往同样寄寓到“月”和“酒”之中。如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于是在这深层痛苦的引发下,才产生了李白的永乐 浪漫情怀。而这首《月下独酌》正是这一情怀的真实映照。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诗人形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醒”与“醉”)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①  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 ②  间:一作“下”, 一作“前”。 ③  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④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 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⑤  既:且。不解饮:不会喝酒。 ⑥  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⑦  将:和。 ⑧  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⑨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⑩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11  交欢:一起欢乐。 12  无情游:忘却世情的交游。 13  相期邈(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定。邈:远。云汉:银河,泛指天

腾讯文库高中语文月下独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