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东海新龙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东海新龙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体贴”——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张再林孔子讲“己所不欲,
己息息相通、休戚相关乃至生死与共的生命伴侣。故在古人的心目中,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 2020-2021 学年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东海新龙中学高二语文月 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有生老病死,乃至人有两性,自然有阴阳,人有四 考试题含解析 体,自然有四时,人有五伦,自然有五行,乃至每一次自然灾害的发生,都被视为所谓的“天的震 353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怒”,所谓的“天象示儆”,乃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的生命的每一次感动,都会同体 感通地在自然现象中引起微妙的连锁反应。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因此,“体贴”是洞开中国文化神秘大门的一把钥匙,舍此我们就不能理解中国的“人我不二” “体贴”——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 的伦理观、中国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乃至中国的“神美同义”的宗教观。舍此我们也就不能理解 张再林 古人的“无之不体”的人生境界和追求。乃至于可以用“手足”喻兄弟,用“腹心”喻朋友,用“同 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说的就是这种“体贴”,这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 胞”喻众生,用“父母”喻天地,乃至其使无论我们人类还是整个宇宙都成为我自身生命机体的生动 “恕”之道。按明代学者杨复的解释:“恕者,如心之谓,人己之心一如也。”故“恕”即将心比 的隐喻和象征。当然,推出“体贴”这一概念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词,并不意味着我们否认孔子的 心,以心度心,也即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然而,在这里,我却宁愿使用“体贴”这个词。在我 “恕”、孟子的“恻隐”、王阳明的“良知”这些概念同等的重要性。它仅仅是意味着,离开了“体 看来,我与他人的真正交流与沟通,与其说是一种“心思”的运用,不如说是一种“身体”的践履; 贴”二字,一切其他概念将失去了其解释的生命学依据,并有流于“唯心主义”的嫌疑,因为真正的 与其说是一种人心思的“移情”,不如说是一种人生命的“互动”。 中国文化实际上是一种“近取诸身”、“反求诸身”的文化,一旦舍弃了这种“身体”,中国文化中 我们中国古人更多地是通过“身体语言”,通过“体贴”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的。医生给人看 的任何东西都无从谈起,因为中国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身体语言”,一旦无视这种“身 病,不是辅以诸如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视病人为“看的对象”,而是贴入对方的身体,即所 体语言”,中国文化中的一切语言都会苍白无力,并使人莫明其真正的内涵。 谓的“望、闻、问、切”,调动自己身体的一切感觉器官与病人身体直接接触,以期使自己的生命与 (选自《民办教育研究》2010年第6 病人的生命融为一体,并在这种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这是一种全身心 期,有删节) 的投入。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也说明了为什么医生自身的“麻木不仁”成为医家之大忌,说明了中医 1.下列选项与文中“体贴”的概念不一致的一项的是 为什么可以运用气功进行生命互植的“介入疗法”,因为在这里,医患双方业已形成为一种无间尔 A.中医的“望、闻、问、切”。 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 B.借助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对病人进行诊断。 医患关系是如此,其他的一切人际关系也不例外。中国古人所谓的“道之以礼”,通过“礼”来 C.《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礼”就其原初义而言,与其说是今人所理解一种专制社会中旨在强化一 D.用“手足”喻兄弟,用“父母”喻天地。 种统治的等级森严的行为规范,不如说是一种生命共同体中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 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它同样是古人的“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故《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恕”之道,是指我心与他心的交流 矣”,体现了年少者对年老者的体贴,“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则体现了生者对死者的体 与沟通。 贴。在这里,人的一举手一投足,身体的一个姿态,脸部的一个表情,已不再是纯粹做作客套的东 B.“礼”也可以视为生命共同体中一种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是中国古人 西,而是以一种既亲切可感又沉默无声的动作语言,传达着人们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他人的体贴与关 “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 爱,并使社会借以形成为一个温情脉脉、相濡以沫的爱的共同体。 C.因为中国的医患双方构成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所以,中医疗法能在生 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古人不仅用“体贴”这一方式把握人际关系,而且从“天人合一”之道出 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 发,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如身旁的人一般,同样成为我们“体 D.中国古人把“体贴”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不仅有 贴”的对象。因此,古人对自然事物的把握,不是像西人那样,把其看作是异己于人的“自在之 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等。 物”,用科学的逻辑分析之,剖析之,用工业的机器征服之,利用之,而是把其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人称性的生命主体,用身体自身体认之,体悟之,用身体语言交流之,互动之,并使之最终成为与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