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有感议论文
读《史记》有感议论文 星夜,我拿出《史记》,翻到“屈原贾生列传”,用心细读。“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于是怀石,逐自投汨较以死。”
读《史记》有感议论文 星夜,我拿出《史记》,翻到“屈原贾生列传”,用心细读。 “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人又谁能 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于是怀石,逐自投汨较以 死。”读史至此,我不禁闭目沉思,心中隐隐感到屈原那股照耀千 古的浩然正气,但更加同情屈原万般悲愤,怀石投江的无奈。 司马迁评屈原之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在过去的封建社会, 特别是在 ___以过分的.“孝悌忠信”来钳制人的思想,以达到巩固 其统治地位的社会中,这种“忠诚”无疑是极受推崇的。但屈原之 志在现今社会中还是否适合呢?还是否有其现实之价值呢?在我看 来,值得商榷。 首先,虽说“哀莫大于心死”。屈原“忠而被谤,信而见疑”, 满腔悲愤成了他自寻短见的动力,但他死了,楚国能免亡国之祸吗? 显然不能。但我觉得,屈原既然有寻死的勇气,为何没有化悲愤为 力量,重新面对人生的勇气呢?其实,只要屈原能开阔一点,大可放 开怀抱,别投他国,觅得贤君,以展抱负。即使此生长留楚地,亦 大可隐逸山林著书立说。一来不用“爱物之汶汶”,二来使自己的 才华得以保存。何乐而不为?须知道,即使当世没有明君,难道以后 就没有明君吗?即使自己有生之年不能振兴楚国,但只要他的精神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