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易混易错巧讲精练第2章神经系统教师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神经调节 一、易混概念1.反射≠反应≠感觉①反射的发生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和一定条件的刺激,如用针刺脚趾引起的缩腿行为。②反应是指生物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如用针刺坐
第2章 神经调节 易混易错点 一、易混概念 1.反射≠反应≠感觉 ①反射的发生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和一定条件的刺激,如用针刺脚趾引起的缩腿行为。 ②反应是指生物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如用针刺坐骨神经引起的 与坐骨神经相连的肌肉的收缩。 ③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需要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参与,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可不参与, 可不产生反应。 2.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 效应器包括两种,一种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另一种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腺 体。 3.神经纤维≠神经 神经纤维:神经元的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共同组成神经纤维。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 外包结缔组织膜,就成为一条神经。 4.静息电位≠零电位。 静息电位时,膜外的阳离子浓度大于膜内的阳离子浓度,膜内外存在电位差,而不是零电位。用电 表测量时一般表现为负电位。 5.突触小体≠突触 ①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可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 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相邻神经元参与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②信号转变不同: 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处完成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 信号。 6.产生感觉≠完成反射误认为“形成了感觉”也是“完成了反射”, 反射依赖完整的反射弧(五部分)才能形成,一切感觉无一不是形成于大脑皮层,其产生路径为感 受器→传入神经→上行传导至大脑皮层,即感觉只需经过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大脑皮层) 三部分即可形成。可见传出神经及效应器受损时仍可产生感觉,但感受器或传入神经或神经中枢受 损时将不形成感觉。 7.混淆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中枢 ①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它接受全身各处传入的信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运动的指令 信息,或者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基础。 ②神经中枢是指在脑和脊髓中,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 一特定的生理功能,如水平衡神经中枢、血糖平衡神经中枢等。 8.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