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川资州王氏族谱为例探究家谱的价值

以四川资州《王氏族谱》为例探究家谱的价值家谱,又叫族谱、世谱、宗谱、谱牒、家谍等,它是记载本宗族世系和事迹的史类文献。南宋文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书记》中说道:“所谓谱者,普也。注序世统,事资周谱。”

以四川资州《王氏族谱》为例探究家谱的价值 家谱,又叫族谱、世谱、宗谱、谱牒、家谍等,它是记载本宗族世系和事迹的史类文献。 ·“ 南宋文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书记》中说道:所谓谱者,普也。注序世统,事资周 ”[1]“” 谱。可见,谱有普遍的意思。因而,家谱内容一般包括本宗族的姓氏起源、家族人 口迁徙、人物事迹、嫁娶生育、家庭教育等方面,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 1. 《王氏族谱》概述 “ 人皆有姓,姓即人之根。寻根问姓,追本溯源,乃人之天性。汉代董仲舒曰:古之造文 ” 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因此,王姓的王字,笔画简洁, 含义丰富。根据历史记载,太原王氏是帝王的后裔,因接受帝王给予的姓氏而姓王,这可 以追溯到周灵王太子晋的时期。数千年来,王氏后代子孙繁衍不息,出现过很多伟人贤 哲,其中尤其以太原三槐堂王氏最甚,三槐堂的王氏族人,德政光耀青史。至若半山业, 阳明学,万古传贤;右军书,辋川画,千秋称圣。乃至文韬武略,昭昭于二十五史,不计 其数。 300 四川资州王氏支系,自正玉正魁公移居资州,至今已余年。所幸正魁公历经九个月, 风餐露宿,步行回湖光抄录宗谱,后经太亨公续修,才使族谱得以保存延续,使后代子孙 阅而知一己生命之来龙去脉,读而识众多族人之同气连枝。 续修宗谱是撰叙家族史、维系亲缘爱心之举。家有德乃昌,人有德乃立,而尊祖敬宗,是 人生之大德,长幼有序,则华夏之明。倘若枝繁而无章,叶茂而无序,长此以往,必房份 难分,尊卑难明,则上无以敬祖宗,下无以教子孙。基于此,王氏族人合力合心,无分远 近,或出力、或献计、或联络,云集响应,历经五载,终成此谱。四川资州《王氏族谱》 1846 是对年元寿公及后人精心保存下来的族谱进行的续修,在续修过程中,前后记载有 异者以 后来的记载为准,对于明显的逻辑不通之处,采取从前往后推和从后往前推的办法,进行 了修正。同时,根据现代阅读习惯,按照支系长、次房顺序,对王氏的世系脉络进行重新 编排,力求上下对应、前后有序。本族谱的编修,按照老谱记载的村庄和人员,先后走访 本县十余个乡镇上千人,联络江西、湖北等地知情人,通过查阅新旧档案、县志乡志、公 安户籍、新旧地名、其他支系族谱,通过电话、网络和信函等方式广泛咨询和联系。并根 据可靠资 1846 料,以五十七世德载公为起点向前推编辑了五十六代,同时在年老谱基础上加以续

腾讯文库以四川资州王氏族谱为例探究家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