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窃行为要不得
偷窃行为要不得同学们、老师们: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偷窃行为要不得》。本学期以来,我校发生了数起校园偷窃案件,个别学生偷拿同学的食品、钱物,更有甚者,竟胆大包天地向同学索要金钱,数额高达几百元,在学生、
偷窃行为要不得 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偷窃行为要不得》。 本学期以来,我校发生了数起校园偷窃案件,个别学生偷拿同学 的食品、钱物,更有甚者,竟胆大包天地向同学索要金钱,数额高达几 百元,在学生、家长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影响了学校声誉。 小学生偷窃虽大多是小偷小摸,有的既构不成犯罪,也谈不上治 安处罚,但其中反映的思想问题却是严重的。 人的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心理支配下去实施的。少年偷窃行为是由 错误的认识支配的。一些品德不良的学生,他们认识特征的主要缺陷是 自我中心突出,十分自私自利。虽然,家庭宠爱他们,给予他们优裕的 物质生活,但是并不能满足他们贪婪的欲望,于是他们用偷窃的手段来 满足自私的个人需要。在他们看来,“肮脏的手”实在太实惠,轻而易 举地一伸手,得来的财物可以花,可能玩,既然得到的是甜头,那就何 必去管他人的苦头呢?这些行窃少年恰恰忘记了一条真理:在一切使人 格堕落的不道德的品质之中,贪婪是最可恨、最可耻的。正如《伊索寓 言》说的: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 掉了。 少年偷窃行为还常与不良的情绪、情感联系在一起。有的人可能 会想,把他人的财物窃为已有,难道不可耻?难道会心安理得么?我们 说,如果有这样的自尊心和同情心,就根本不可能去偷窃。相反,行窃 的少年往往缺少正义感,他们乐意把自己的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 上,或者是根本就想不到他人受到的损害,情绪情感的低级庸俗、不稳 定和冲动性与他们的错误认识是一致的,对少年偷窃起了助长作用。 少年偷窃动机,较普遍的一种是物质动机,虚荣心理,这种人往 往是见了东西就眼红,别人有自己无他们就觉得没面子,想弄零花钱, 想去玩电子游戏,想要,想要手机,想在同伴中显示自己的所谓尊 MP3 贵等等,他们就以最简易、直接的偷窃来达到目的。这里,往往是道德 观念的堕落导致了自我控制能力的缺乏。 另外有的同学有爱吃零食、喜欢铺张、讲排场的坏习惯,当他的 钱不够花的时候,实在熬不住了,就会伸出“肮脏的手”去偷窃,以满 足自己的习惯需要。 小学生偷窃,其危害是巨大的。首先危害的是偷窃者本身。偷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