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中国文人4嵇康

嵇康小 引本文瞄准嵇康,同时将著名的“竹林七贤”收入眼帘。嵇康是七贤之首。鲁迅先生及诸多学者推崇的“魏晋风度”,嵇康等人是第二批主力军。 魏是三国时代,晋是三国的结束。晋又分西晋、东晋,加上南北朝,历

嵇康 小引 本文瞄准嵇康,同时将著名的“竹林七贤”收入眼帘。嵇康是七贤之首。鲁迅先生及诸多 学者推崇的“魏晋风度”,嵇康等人是第二批主力军。 魏是三国时代,晋是三国的结束。晋又分西晋、东晋,加上南北朝,历时近三百年,从公元 290年到581年。持续的政治动荡,兵祸连年,百姓遭殃。直到隋朝,中国才重归一统。 什么叫魏晋风度呢?曹操那个年代文人辈出,有著名的“建安七子”,建安是年号,七子主 要是王粲、孔融、陈琳等。而曹操和他儿子曹丕、曹植也是大文人。他们的文章风格一反汉 赋的虚华,很随意,很自由,言之有物,有内在的风骨,文学史称之为“建安风骨”。这些人是魏 晋风度的第一批主力军。我们要讲的“竹林七贤”,在时间上稍后。这七个人,除了写有风骨 的文章,还清谈,还放浪,行为似乎很不检点。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他们特异的文品和人品,合 称魏晋风度。当然还有其他人,比如前面提到的曹氏父子。 曹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身上就没有什么条条框框。也许可以这么讲:魏晋风度,戎马一 生的曹操开了风气之先。鲁迅说:“曹操是改革文章的祖师爷。” 中国历史上,魏晋风度名气很大,它所承载的意义,远远超出文学的范围。 而文人和权力打交道的悲惨故事,也许首推嵇康。他的死令人揪心。行刑的场面像精心布 置的大舞台。 嵇康跟谁打交道?跟司马昭。 撇开史书不谈,司马昭在民间的形象,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心狠手辣。这个人太厉害了。 魏晋之交皇权更迭,司马昭集团日益坐大,对曹操的家族下手。嵇康在这个节骨眼上,不肯 趋附,拒绝进入权力的核心层,于是得罪了权臣钟会,得罪了威逼天子的司马昭。 嵇康死于两样东西:名气太大,性格太直。直接的死因则是两封绝交书,前一封写给高官兼 老朋友,后一封,涉及一桩闹得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桃色事件也是当时万众瞩目的伦理事件。 钟会利用这两封信弄死嵇康,司马昭又弄死有反骨的钟会。 读历史,读来读去就像看大片…… 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钟会。此人担任主帅进军成都,灭了刘备建立的蜀汉。他自 恃手握十万重兵,在前线扯起反旗,却被他的部下剁成肉泥。他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而嵇 康,则可能是性格决定命运的最好的例子。 1 魏晋时代,杀气与文气俱盛。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兵荒马乱的,却反而催生文学家和思想 家。仔细一想,也不奇怪。西方人有个理论:战争能激活很多东西。十九世纪拿破仑横扫欧洲, 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打出了多少文学大师?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直接就是战争的产 物。加缪的《鼠疫》、《局外人》,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丧钟为谁而鸣》、《大双心 河》,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以及艾略特、庞德的诗歌,都是在二战的阴影下生长出来的。

腾讯文库品中国文人4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