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老子蚜有无相生教案7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有无相生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相关文言词汇。2.理解老子“有无相生”辩证关系,进而理解老子在3、4、5、6则中所表述的有与无的转化和为人、处事的道理。3. 启发学生把握老子强调的“无”,在生

有无相生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相关文言词汇。 2.理解老子“有无相生”辩证关系,进而理解老子在3、4、5、6则中所表述的有与无的 转化和为人、处事的道理。 3.启发学生把握老子强调的“无”,在生活中能思考“无”,关注“无”,从而拓展“有”, 升华“有”,涵养自己的德行,提升自己的境界。 教学重难点: 通过1、2则引导学生理解“有无”的辩证关系,再由3、4、5、6、7则深入理解“有无” 之间相互转化的道理。 教学方法: 引导法,启发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 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 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 西汉《淮南鸿烈》 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说说“塞翁失马”中的“善术者”是怎样看待祸福的。 (明确:祸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善术者很智慧,仿佛是个先知。但事实上,早在先秦,老子就提出“有无相生”的名言, 今天,让我们借助本文,管中窥豹,浅尝老子思想的琼浆,感受古人无穷的智慧! 二、研习课文 (一)疏通文本,答疑解惑 请同学们阅读7则内容,有不清楚的字词句,提出来共同解决。 (二)研读第1、2则 1问:第1则说了什么内容? 明确:有中生无, 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问:第2则中,老子阐述了人们对日常生活中三个事物的感知,请借此诠释有与无的关系。 1

腾讯文库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老子蚜有无相生教案7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