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人物画的巅峰之作

人物画的巅峰之作道教人物画,在我国绘画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艺术是文化土壤上的奇葩,道家文化作为本土文化最主要的根源, 道教人物画也在三教交汇过程中随之此消彼长。大唐盛世时,道释文化交相辉映,道释人物绘

人物画的巅峰之作 道教人物画,在我国绘画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艺术是文化土壤上的奇葩,道家文化作为本土文化最主要的根源,道教人物画也 在三教交汇过程中随之此消彼长。大唐盛世时,道释文化交相辉映,道释人物绘画就象春天一样,鲜花竞相绽放,因而就有了画圣吴道 子儒释道绘画艺术的全面开花。到了宋代,遵道抑佛,就出现了专擅道教人物画的武宗元。武宗元的存世之作《朝元仙仗图》是宋朝尤 其是北宋时期在崇道抑佛的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展示。士人出身的武宗元,把道教人物群像绘画艺术推向了巅峰,他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成 果,吸收了时代文化精神,融入了个人的审美趣味,将线描功夫运用得炉火纯青,矗立起了道教人物画的丰碑,同时也影响着其后整个 绘画史的进程,直至今日,他所确立的线描手法仍然是中国绘画的入门课程之一。 在宋微宗^命编撰的《宣和画谱》中,武宗元位列道释人物画家栏目第四,并做了专门介绍。绘画史中却把武宗元和吴道子简单 地归纳为师承关系,因为武宗元的代表作《朝元仙仗图》和吴道子的《神仙卷》不仅都是道教文化在绘画艺术领域的精彩展现,而且其 艺术水准和风格也一脉相承,代表了三百年绘画艺术发展薪火相承的关系。本文将以武宗元和《朝元仙杖图》为轴心展开讨论。 一、武宗元是宋朝文化的绘画艺术代言人 宋朝时期,以文治国,遵道抑佛。唐朝盛时有别于宋朝,具有宽厚的包容心态,儒释道共生共融,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并重,这 是典型的大国文化心态,尤其是在开元盛世之前更是如此。宋朝偃武修文,在两宋期间都以本土文化为核心,儒家学说和道教文化出现 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而佛教文化则相形见细,在当时应处在从属和被支配地位。在这样的氛围下,道教的载体——宫观建筑在宋朝宫 廷的倡导、支持和大力投入的情况下,一力推行宫观建设,导致宫观林立,层出不穷,成为大宋王朝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在这样的文 化背景下,道教人物画就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成长,道教人物画家也随之脱颖而出,武宗元就是其中一位道教人物的杰出画家。 [1] 武宗元(约初名宗道,字总之。河南白波(今河南洛阳吉利区)人。他既是政治人物,官至虞部员外郎。又是杰 9801050), 〜 出的人物画家,曾在开封、洛阳各寺观作了大量壁画。宋朝的政权是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来,其合理性无法从儒家经典和佛教这 种舶来文化中找到依据,于是就从道教文化中寻找,从理论以及文化传统中找到赵氏政权的合理性,符合“君权神授”这种道家崇尚的 “无为而治”的理论基础,非我而为,而是天命如此。而宋朝的治国,偃武修文,以文治国,颇有“无为而治”的道家风范。武宗元出 身官宦世家,才华横溢,虽善丹青,但有别于民间画工,也有别于士大夫文人画家,他适应时代审美的需要,着力从事道教人物创作, 迎合了统治阶层的需要。武宗元真正名震双京(开封和洛阳)的画作,是他在洛阳上清宫画的《三十六天帝像》,其间《赤明和阳天帝》 的创作,其形象以宋太祖赵匡胤的相貌并经艺术加工而成。宋真宗赵桓自汾阳返汴,途经上京洛阳,驻足上清宫(道家鼻祖老子李耳的 道观),宋真宗看到武宗元创作的《三十六帝像》,尤其是见了《赤明和阳天帝》,就如见祖父君临,再拜焚香,惊叹武宗元神画之笔。武 宗元创作《赤明和阴天帝》不仅是取像于宋太祖,而且赤明即火德,赵氏天下以火德为之,武宗元把赤明和阳天帝给之为宋太祖,暗喻 赵氏天下以火为德,应天而运,君权神授,让赵氏天下因兵变而立的心病得以开解,其统治的合理性得以完美的诠释。宋真宗之所以在 这里再拜上香,既是一种很高明的政治手段,亦是操纵舆论的政治智慧。宋代著名诗人张士逊那“曾此焚香动圣容”的名句,便是对此 掌故的记述。自此,武宗元的绘画之才便沸反盈天、传遍朝野。景德末年年),为掩盖北部与辽作战败绩,宋真宗在开封敕建 1007 ( 玉清昭应宫,召王下画师三千,从中选出百余人专门在宫内墙壁上作道家人物故事壁画。这百余画工分为两部,武宗元被任命为左部之 长。足见武宗元不仅是一位绘画艺术的天才,亦是一位有影响力和组织能力的政治人物。 [2] 在宋代编撰的《宣和画谱》,在卷四道释人物中武宗元排在其中,而且收录其图轴十余幅,其中《朝元仙仗图》艺术成就最高, 它不仅是武宗元存世的代表作,亦是中国绘画史上罕见的珍宝。《朝元仙仗图》是绢本墨笔画,尺寸纵厘米,横厘米,现藏 58777.5 于美国王已千先生怀云楼。图中细描中稍有墨染,据后人鉴赏认为应是在为玉清昭应宫创作寺观壁画时所绘制的画稿小样。画作中绘了 五方帝君中的三个帝君,列队走在朝谒路上,去拜谒道教领域中最高道君——太上玄元老尊。武宗元以独步宋代画坛、超越历史的高超 技法,绘就了这幅《朝元仙仗图》的草稿,依据这幅草稿制成规模宏大的壁画,遗憾的是随着宫观的消逝而化作过眼烟云,但这幅《朝 元仙仗图》草稿却以深刻的文化意涵、精湛的艺术水准,尤其是中国人物画的线描技法,永远地留在了绘画史上,至今还被列为学习中 国画技法的必修课。它的文化意义和艺术启示在中国文化和绘画史上,留下浓重的不可替代的一笔。 [3] 二、武宗元和吴道子

腾讯文库道教人物画的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