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三大火炉 台风命名规则教学素材 (新版)湘教版
三大火炉 台风命名规则前天看新闻,《“狮子山”临近,沿海加强预警》的消息,乍一看,不知“狮子山”是什么,仔细听,才知是台风来了。今天刚登陆网站,就有“三热带气旋共同影响东南沿海”的消息弹出。我们处于北
三大火炉 台风命名规则 前天看新闻,《“狮子山”临近,沿海加强预警》的消息,乍一看,不知“狮子山”是什么, 仔细听,才知是台风来了。今天刚登陆网站,就有“三热带气旋共同影响东南沿海”的消息 弹出。 我们处于北方内陆,不能近距离感受台风的威力,最多受台风边缘影响下几场大的雨。对于 我们来说,台风仍然是神秘的。这是两篇关于台风的博文,供大家赏阅。 台风是如何命名的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气象学上,台风专指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线以西,包括南中国 海)洋面上发生,近中心最大持续风速达到12级及以上(即每秒32.6米以上)的热带气旋。 至于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发生,达到同样强度的热带气旋,则称为飓风。 根据国际气象组织规定,于北太平洋西部及南中国海发生的热带气旋,分为五级。各地向外 公布的分级和名称有时略有不同。 因为海洋上可能同时出现多个台风,美国军方在关岛上设置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现已移至 夏威夷),在二战时习惯给各台风取名字。最初的名字全为女性,后来在1979年加入男性名 字。2000年起,台风的命名改由国际气象组织中的台风委员会负责。现在西北太平洋及南 中国海台风的名字,由台风委员会的14个成员(中国、朝鲜、韩国、日本、柬埔寨、越南 等)各提供10个名字,分为5组列表。 实际命名的工作则交由区内的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每当日本气象厅 将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确定为热带风暴强度时,即根据列表给予名字,并同时给 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例如 0312,即2003年第12号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强热带风暴强度时,称为第12号强热带风暴; 当其达到台风强度时,称为第12号台风),英文名为KROVANH,中文名为“科罗旺”;0313 即2003年第13号热带气暴,英文名为DUJUAN,中文名为“杜鹃”。台风中文名字的命名, 是由我国气象局与香港和澳门的气象部门协商后确定。 稀奇古怪的台风名字 欧美国家为飓风命名的历史比较悠久,可追溯到上世纪中叶。目前飓风既有名字,也有级别 (比如1-5级飓风)。飓风一般是使用人名,一个男性名字一个女性名字交替使用。近些年 知名度最高的飓风就是安德鲁和卡特里娜。 而我们以前的台风没有名字,只有数字代号,比如7312号台风、8803号台风,分别代表 1973年的第12号台风、1988年的第3号台风。 从2000年开始,台风忽然“有名”了。而且名字常常不同凡响。台风名甚至比台风本身 古怪许多。 正因为古怪,所以会被关注、会被琢磨甚至会被记住,这也就实现了专业机构们当年为台 风命名的初衷:希望人们更多地关注台风危害。 台风,这是它在西太平洋和南海的称谓;而在印度洋地区被称为风暴,在大西洋和东太平 洋被称为飓风。 热带气旋以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 台风六个等级。不过在生活中,人们常常习惯地把后五个等级都简略称为“台风”。 10.8m/s至17.1m/s(风力6-7级)为热带低压; 17.2 m/s 至24.4 m/s(风力8-9级)为热带风暴;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