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24 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题
2024-2025学年度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
2024-2025学年度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美”作为某种与“真”“善”不同的价值,是古人早就体会到了的。但审美价值有两个层 次,须要做些辨别。其较浅显的层次,是审美对象能产生一种别于好用的特殊效果,如诗文的辞藻和声律 之美,虽无当于好用,却自为一种价值;其较深的层次,是审美作为人类意识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与学问的方式取径不同而归极不二。从历史上看,审美价值的前一个层次,是简洁被人们感知,故而更早 为人们所论述了的。汉魏六朝时代,诗赋大兴,文集从经子史书中独立出来,“文笔”说、“声律”说流 行,都说明时人已经把审美效果作为独立的价值来追求。 然而,仅此还无以回答保守者的责问:终归这有什么用处?于是,有人把“立身”与“作文”判为二 途,说“作文”华艳放荡并不阻碍其“立身”的朴实端严。这也不过消极地讲声律翰藻的追求无伤大雅, 却不能主动地为审美价值做出令人信服的辩护。而且,仅就翰藻纷披、宫徵靡曼论审美,是不能把“美” 论述为与“真”“善”同等之价值的,它至多是一种无伤于“真”和“善”的良性赘瘤,存之即便无碍, 去了倒也干净。所以,声律翰藻的追求固是审美意识觉醒的表现,但若停留于这一层次,那么立刻就会有 人把这良性赘瘤当作恶性肿瘤来攻击的。要在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中为审美价值确立其合理地位,还有待 于审美观念的进展。 我们可以留意一下六朝文论中的一个冲突:一方面,声律辞藻越来越被认为是诗文的根本属性,另一 方面,声律过于困难、辞藻过于繁富,却也一般要被反对。解决这个冲突的方法是所谓“文质彬彬”之说, 即要求声辞方面的确定程度的讲究能与内容相适配。然而,在“文质”论的一般形态中,“文”与“质” 其实属于两种不同的价值,“文”的价值在审美方面,“质”的价值却在政治、道德诸方面,两者的适配 虽非不行能,但颇有“牛体马用”的味道。与此相应的是,在对于诗文风格的品评上,南朝人常常赞许的 风格是“清”,到唐代犹是如此。所谓“清”,其实是对声律辞藻的运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讲究声律 辞藻,又不能让它障蔽意义(“所诠”)。然而即便如此,声辞在这里照旧是其次位的,文之大义另有所在, 此与把声辞认作诗文根本属性的观念仍相冲突。 时至宋代,人们对于文学作品的关留意心从“能诠”全面地转向“所诠”,诗文“写什么”远比“怎 么写”显得重要,故文学指责中屡屡出现表示文义的“理趣”一词,运用者大都强调它高于字面功夫的意 义。这当然使一部分内容“当乎义理”却缺乏审美特征的作品获得了过高的评价,但也带来审美观念的深 化。从苏轼的“反常合道”之“奇趣”到陈师道作诗“不犯正位”,都已超越声律辞藻等字面效果,而在 诗文的意义层次探求作品的审美价值。我们之所以重视“反常合道”一语,就在它事实上有见于审美价值 的其次个层次,即某种特殊的观照、把握世界之方式。而所谓“诗以奇趣为宗”,就是说,对世界的审美 把握是诗的精神、诗的主旨。如此,则声律辞藻等字面审美效果的追求,也就不再与内容相异趣。所以, 我们认为“理趣”说的形成,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念获得了深化发展的一个标记。 (摘编自朱刚《“理趣”说探源》)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