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都温中教学目标:1. 赏析课文精妙的对话,品味人物的情感与心理。2. 理解“讽谏”的巧妙,学习一些谈话的技巧。教学重点难点:1. 赏析课文精妙的人物对话。2. 理解“讽谏”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都温中 教学目标: 1. 赏析课文精妙的对话,品味人物的情感与心理。 2.“” 理解讽谏的巧妙,学习一些谈话的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 赏析课文精妙的人物对话。 2.“” 理解讽谏的巧妙。 设计思路: 16 本文为(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是一篇讲读课文,且为中考必考篇文言文之 一。但这篇课文学生开学之初已经学过,想必他们在第一遍学习时,课时充裕,一定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文 —— 言基础知识字、词、句、翻译、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已经下了不少功夫。在这种情 “” 基于此特殊情况,我有意 “”“” 况下,若我把这些知识再讲一遍,学生一定能借此温故,但可能鲜有知新。 回避了文言文常规教学的一些环节 “”“” ,以一个思字拎起全文,并围绕思来设计问题,希望达到既能激起学 生学习兴趣,又使教学在层次上呈现出一种流动的韵律的美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同学们,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在交谈中,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只是一个方面,能使对方 接受自己的观点则是更高的目标。怎么做到这一点?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战国策》中的名篇《邹忌讽齐王 2300—— 纳谏》,跟着多年前这位能言善辩的齐国国相邹忌,学学谈话的技巧。 二、课文分析 1. 请同学们说说课文的标题包含了几层意思。 明确: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如果根据题目所表达的两层意思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该怎么划分? 第一部分(1—2段):邹忌讽齐王第二部分(3—4段):齐王纳谏 1—2 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段)中,有一个关键的动词,虽然只出现了一次,却贯穿这一部分始终,实际 2. 上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重要作用。 请大家速读课文第一部分,从原文中找出这个关键字,并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学生自读后讨论,发言。 “” 教师引导,明确:思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