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核心主题探究篇12区域地理针对训练3含解析

区域地理(2019年贵州省适应性考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在范仲淹的笔下“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曾号称“八百里洞庭”。每年十月,来自俄罗斯等地的大雁南飞

区域地理 (2019年贵州省适应性考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在范仲淹的笔下“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曾号称“八百里洞庭”。每年十月,来自俄罗斯等地的大雁南飞到洞庭湖附近地区后,不再 南飞。在衡阳回雁峰有王安石诗云:“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大雁属杂食性水禽,常 栖息在水生植物丛生的水边或沼泽地,喜温和的气候。下图中甲图示意洞庭湖及其附近地区, 乙图为不同年份洞庭湖的蓄水面积。 (1)分析大雁到洞庭湖及其附近地区后不再南飞的原因。 (2)大雁到洞庭湖栖息期间,洞庭湖主要是“吞”还是“吐”长江?请说明判断理由。 (3)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洞庭湖蓄水面积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解析:(1)读材料可知大雁常喜欢栖息在水草丛生的水边或沼泽,洞庭湖的面积较大,湿 地众多,可为其提供大面积的停留栖息地,利于大雁栖息;洞庭湖流域物产丰富,可为大雁 提供大量的鱼虾等食物;由所学知识可知,洞庭湖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较为 温和,适宜大雁在此过冬;大雁从俄罗斯飞到这里路途遥远,不愿再继续飞行。 (2)冬半年长江流域进入枯水期,此时长江水位偏低,洞庭湖南部有多条大河注入,水量 是比较丰富,此时湖水补给河流水,因此可判断是吐长江的。 (3)变化:读图可知洞庭湖蓄水面积在20世纪后半叶萎缩速度是比较快的;读图可知进 入21世纪以来其蓄水面积缩小速度有所减缓;原因:20世纪下半叶当地由于人口数量的最多, 乱垦滥伐,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湖泊泥沙淤积严重;加之围湖造田等,蓄水面积缩小速度快; 进入21世纪以来政府环保政策的推进,使得洞庭湖流域的滥砍滥伐的现象有所遏制,再加上 退田还湖政策的推进,使得水体蓄水面积缩小的速度有所减缓。 答案:(1)洞庭湖水面较为宽阔,湿地范围较大,利于大雁栖息;洞庭湖及其周围地区植 1

腾讯文库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核心主题探究篇12区域地理针对训练3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