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教育服务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性
农民教育服务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性 农民教育服务社会不仅要遵循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且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云南省提出,“到2024年城镇化率要达到50%,人
农民教育服务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城乡一 体化发展的有效性 农民教育服务社会不仅要遵循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且要根 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云南省提出,“到 2024年城镇化率要达到50%,人均GDP达到26200元,城乡居民收入 比达1︰3.0;城乡一体化成效显著,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明显缩 小,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接近城市居民生活水平” 这一城乡统筹发展 目标的提出,要积极探索不同类型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边境 一线和民族“直过区”等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地区,以全面解决温饱、 摆脱贫困、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为目标,最优效果以教育的形式体现出 来,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边疆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明确农民教育在服务边境一线、民族“直过区”城乡统筹一 体化发展中的优势 云南是一个集“少、小、边、山、穷”为一体的西部欠发达省份。 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现有边境县(市)共25个,占云南省边境县 的76%,占全国内陆边境线的1/5。边境乡镇123个,人口600万, 占全省总人口的13.6%。云南民族“直过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直 接从原始社会末期和阶级社会初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地区。 “直过区”的16个少数民族及“克木人”跨境而居。沿边和封闭使 云南民族“直过区”目前仍是云南最贫困的地区,直过区民族是云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