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义精神和爱情模式的现代转变
侠义精神和爱情模式的现代转变[摘要] 金庸的武侠小说用现代化的意识去解构中国传统的侠义精神,使中国的侠文化在新的时代有了新的涵义。网络穿越小说却将传统侠义精神的崇高性彻底消解了。同时,网络穿越小说的爱
侠义精神和爱情模式的现代转变 [摘要]金庸的武侠小说用现代化的意识去解构中国传统的侠义精神,使中国的侠文化在 新的时代有了新的涵义。网络穿越小说却将传统侠义精神的崇高性彻底消解了。同时,网 络穿越小说的爱情话语模式也发生了转变。 [关键词]金庸小说网络穿越小说侠义精神爱情模式转变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6.040 侠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侠”最早出现于《韩非子.五蠹》篇: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子从法家的立场突出了“侠”目无法纪、武力好斗 的一面。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认为“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 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盖亦有足多者焉。”司马迁从儒家的立场上阐述“侠”虽不正义但守信而且勇猛。唐李德 裕作《豪侠论》云:“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从此,“侠”与“义”并存,成为侠 文化的精髓。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反映,从古至今,在艺术的画卷中出现了许多反 映侠义精神的文学作品。而与侠义精神联系最紧密的莫过于武侠小说。从武侠小说的鼻 祖――唐传奇《虬髯客传》开始,出现了《水浒传》、《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等 诸多侠义小说,但是这些小说大都崇尚忠君报国的思想,宣扬的是封建忠孝节义意识形 态。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 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天 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 于是奴才。”[1]这种现象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有了巨大的改观,侠不再是朝廷可以接受 利用的官用草莽,不再一心想当官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金庸小说中的大侠不再是众人仰视的英雄而是带有普通人的爱憎喜恶并且有自己鲜明的个 性。但是,由于金庸小说中的大侠往往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在历史动荡中承担着一定 的使命,因此,不能彻底地消解侠义精神的崇高性。(如《天龙八部》中的乔峰,命运的 悲剧和性格的悲剧让这个人物极具张力,被誉为中国的“俄狄浦斯王”,最后只能一死谢 天下,是“侠之大者”。)真正将侠义精神的崇高性完全解构的莫过于当下流行的网络穿 越小说。穿越小说中对于侠义精神的阐述有了突破性的创新。这里指的侠义精神和金庸武 侠小说中的有所变异。郑春元指出侠的本质在于“利他性”,认为“具有急人之难、舍己 为人、伸张正义、自我牺牲精神的人就是侠。”[2]笔者认为,侠义精神并不是仅仅为大 侠和英雄所有,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有侠义精神。侠义表现为人们重义轻利的价值选择,不 畏强暴、见义勇为、诚信坚韧以及积极入世的态度与精神。网络穿越小说中的穿越者虽然 没有武功,却有着仁义、坚韧、勇敢和诚信的品格,他(她)一样具有侠义精神并且赢得 大家的尊重。 几千年的男权社会中,女性话语一直是沉默的。女人除了被视为“红颜祸水”以外,就是 作为男人的附庸而存在。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话语模式也是如此。女性对于男性的崇拜和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