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全国卷通用)03(解析版)

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全国版专用)03语 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

202403 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全国版专用) 语文 分, 本卷满分考试时间分钟。 150150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 .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 一、现代文阅读分) ( 36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393 隋文帝即位之后,实行“偃武修文”政策,废除了土族赖以维系的选举工具平计察举 制,解决了土族 累世公卿、武断乡曲的严重社会问题,为成就唐代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 奠定了后世王朝选官的基本格局, 在中国选举制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打破出身观念。一是不论门第出身。针对察举制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土族”,土 族子弟坐至公卿、 累代为官,社会阶层固化的问题,科举制打破了门第观念,允许土人 “怀牒自进”,不辨士庶。唐代科举 考试旨在选拔英彦,“上无华腴寒素”之辨,无论 “流品之人”还是“寒贱之子”,都可以自由报考,使 “朝为匹夫,暮为卿相”成为现 实。丈夫读书便是“随身宝”的观念深入人心,诸如李义府、郭正一、张 九龄、韩愈等宰 相、文宗均起自寒素,以进士及第改变命运。二是不辨行业出身。唐初科举考试限制浊 吏、 商贾子弟应举,但中晚唐的这种限制逐渐被打破。唐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成为寒素子弟立志读 书、登科入仕、跻身新贵、改变门庭的最有效途径,就连土族子弟也 不得不“勉强随计”,参与科举竞争, 以保持门第的不衰。三是不论地域出身。唐代科举 考试充分考虑大一统王朝疆域广大、各地文化水平差距 的问题,按照诸府州文化程度、人 口数量等因素分配各府州的解额,以照顾边远、落后地区的举子取得应 试资格,笼络天下 英才智子。 打破选举观念。隋唐科举制相较汉魏察举制,在选举内容、公平和方式等方面都有质 的变化。一是选 举内容实现了察举重“德行”向科举考“才能”的变化。察举制的核心是 由州郡长官、中正等考察土人的 “德行”,“以德取人”,辅之以中央“经学”考试。由 于“德行”很难考察,“才能”则可以通过考试 定等,有利于公平选才,创建科举制就成 了人才选拔的自然这择。科学制分科考举子的“才能”,“以文 取上”,兼及“时典”即 社会评价。唐代六品以上官员在选任、迁持等诸多环节中,都要参加试判、诗赋、 对策等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小题,分) 4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10-13 材料一: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日:“朕 ••

腾讯文库语文-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全国卷通用)03(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