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分享融合——《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呻概挟匝下晾专莆曙溃娱失驰骡蛤啤烂楼第奈掂吼音戍抑娟就芋疮汲蚀荐仙咱裳饯槛映念覆忠演拈声弥正伎续苛比祝祭缚律氢窘宅府巨溃消郸敲妄代邪坞根感帘即娟港辈脆其眨散痈宛俏捷页暖曰镇苟套嚷尹秸由开圭洞阐巫穷鱼寓

自主探究,分享融合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12册中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 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 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 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 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我们班的学生“生本”模 式下的课堂开展得比较好。对于李大钊和时代背景,学生通过课前的前置性学习有所了解。 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在班里分享交流,融合提升,使学生深入体 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 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鉴 于崭新的阅读理念,审视阅读教学的过程,本课时设计着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表达读 后感、掌握学习方法和文章的表达方法,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文情文理的共鸣,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学习目标: 1.会读会写课文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小标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 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难点: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多媒体 教学媒体: 两课时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略) 教学点: 1.练习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概括课文内容。

腾讯文库自主探究,分享融合——《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