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农业、手工业以及海外贸易三个方面的主要发展标志及成就,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成于南宋,分析不同时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农业、手工业以及海外贸易三个方面的主要发展标志及成就,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最终成于南宋,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表现。 2、通过学生自行阅读课文,概括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以学生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等方式, 引导、分析解决问题宋代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 三、教学难点: 通过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等知识点讲解,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经济重心的南 移不仅是长时期的历史过程,也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这一结论。 四、教学方法: 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课堂导入(2分钟) 复习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建立。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都发生过战争,战场主要在北 方。这时,南方相对安定,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渐超过了北方。 第二步:学习新课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出示《耕获图》 指导学生看图,并回答: 仔细观察《耕获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宋朝农业生产的情况。 ①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这幅图反映了宋代南方地区田庄里的农民繁忙劳动的景象。图中的农民在从事犁地、车水、挑 送、插秧、扬场、舂米、磨粉等劳动。 ②种植的主要作物是什么?——稻谷 ③插秧和扬场的场面同时出现,说明什么问题? ——证明宋代已有了双季稻了。 ④为什么在宋朝时能够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 新引进的品种占城稻耕作周期短;南方气候温暖。 总结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 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 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 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 学生思考: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思考“宋代南方手工业与前代相比有哪些发展?”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归纳: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棉织业首先在南方兴起并初步发展;江南地区成 为制瓷业的重心,制瓷工艺取得新的突破;造船业发达,居世界首位。 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江浙) 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3、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 4、造船业的发展(广州、泉州) (通过图片展示说明南方手工业的水平)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腾讯文库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