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迷思概念的转换策略
小学科学教学中迷思概念的转换策略 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情境时,已经具备一些经验基础,对日常生活的某些事物、现象有自己合理的认识与理解。学生的这些原有认识,与科学家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17 第页共页 小学科学教学中迷思概念的转换策略 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情境时,已经具备一些 经验基础,对日常生活的某些事物、现象有自己合理的认识与理解。 学生的这些原有认识,与科学家对科学概念的理解相比,是不全面或 者不正确的,而这些已有的认识,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干扰,且 很难改变,对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称之为迷思概念。小学科学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迷思概念,进一步优化活动结构,转变学生迷 思概念,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一、溯本求源――了解学生前概念 前概念是学生在学习前就存在着对科学事件的个人认识,是学生 的个人认识,是其知识框架的一部分,也是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的基础。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是迷思概念转变教学的出发点。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谈话法、测验法、观察法、画图法等方法来探明学生的 前概念。然后在明晰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上对前概念进行分析,并思考 如何运用有效的探究来改变学生的迷思概念。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沉与浮》单元时,我通 过访谈了解了学生对沉与浮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