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
深邃会成为一种习惯很多听过我课的老师,都会惊讶于我课堂的深邃和大容量。一个看似平淡的主题,总会被我旁征博引,其内容常常涉及到中学甚至大学。在一般老师眼里,小学生怎么可能理解如此高深的内容,这似乎有悖于
深邃会成为一种习惯 很多听过我课的老师,都会惊讶于我课堂的深邃和大容量。一个看似平淡的主题,总会 被我旁征博引,其内容常常涉及到中学甚至大学。在一般老师眼里,小学生怎么可能理解如 此高深的内容,这似乎有悖于今天所倡导的"简简单单学语文"的理念。而在我看来,深邃会 成为一种习惯。当孩子们习惯于深沉的思考和理性的分析,习惯于多元思维触类旁通的时候, 语文的魅力自然彰显,所有难题都可轻松应对。所以,我们不必担心孩子的理解力和接受力, 他们渴望新鲜,乐于挑战,他们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得多。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体验深邃课堂?通过以下我亲历的三个课堂片段,老师们或许可见 一斑。 案例一:《蟋蟀的住宅》在学习《蟋蟀的住宅》一课时,我请孩子们总结蟋蟀的精神。 对于蟋蟀"用世界上最柔弱的工具创造出了最伟大的建筑"这一点,孩子们很容易地总结出诸 如"坚持不懈"、"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等符合要求的答案,但我并没有急于肯定,而是在 黑板上写下了《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名句,并解释道:"所谓君子就是品 行高尚的人。在古人眼中,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如同天体的运行,恒久不息。而蟋蟀,用柔 弱的工具建造出如此伟大的工程,不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么?它堪称动物界的真君子。 所 以,这句古代名言把我们刚才对蟋蟀洋洋洒洒的赞美浓缩其中,可谓言简意赅,这也是古人 的智慧所在。"如此一番讲解后,孩子们啧啧称奇,经典之语铭记于心,课文难点迎刃而解。 小结:用经典诗句来化解课文的重点、难点,不失为深化主旨,提升课堂品质的一剂良方。 案例二:《白杨》在学习《白杨》一课时,我提出了一个总结性的问题:"边疆这么苦, 建设者为什么还要建设边疆,扎根边疆呢?"通过课文的学习,孩子们很容易就回答出了《教 参》分析的要点:"他们为了祖国的需要""他们热爱祖国的边疆""他们服从大局,不怕苦累" 等等。这时,我话锋一转,"可是,同学们,你们是否想过,除了爱国思想,他们是不是还 有别的精神在驱使自己做出这样无怨无悔的选择呢?"孩子们沉默了,显然,他们从来没有 思考过这样的命题。因为长久以来,学习此类课文早已总结出"传统窍门",提到人物精神时, 只要贴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顾全大局""舍己为人"诸如此类的字眼,一定不会有太 大问题,就像学习游记类的文章一定要扣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大帽子", 至于作者本身的意图,并不做太多揣摩。所以,我的问题让孩子们困惑了:抛去我们已知的, 还有什么可以主宰一个人的心?看着台下孩子们渴求的目光,我挥笔写下了两句诗文:"唯 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然后解释道:"同学们,自古以来,多少大英雄、真名士 为后人称道,无不是源自他们高尚的人文修养。正如孔子称赞自己的得意门生颜回'一箪食,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不仅在中国,外国也有许多大 人物具有如此的胸襟。例如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创作《梦的解析》时正饱受着癌症的 折磨和身边人无情的攻击,没有人信任他,连曾经最好的朋友都认为他'疯了'。而事后回忆 这段痛苦的经历,他竟欣然说道:'我最孤独的时候也是我最光荣的时候,它成就了我最终 的辉煌。'这是何等从容的气度!再如蜚声世界的西班牙抽象派画家毕加索一生的座右铭竟 是:'没有孤独,什么事都干不成。'虽然偏激,但也表现出他对生活的执著和对艺术独特的 感受。苏老师写下的这两句诗,是对边疆建设者心灵的观照。他们之所以能够扎根边疆,建 设边疆而无怨无悔,不仅仅出于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对 人生的追求。面对着大都市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无穷诱惑,他们不为所动,毅然选择了 远赴边疆,为的就是寻求心灵的寄托,他们是一群如白杨般傲立尘世的寂寞英雄,独饮一份 孤独,于逆境中尽显本色;他们是一群如白杨般坚守信仰的真名士,视苦难为人生高贵的财 富,把清贫当人生永恒的享受。"抛却了单一乏味的说教,取而代之的是纵贯寰宇的鲜活。 深邃,让人性的魅力与光辉空前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