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粉体聚合物复合体系中的无机粉体表面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无机粉体聚合物复合体系中的无机粉体表面改性技术研究进展近年来,无机粉体聚合物复合体系的制备技术迅速发展,其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涂料、纺织、建筑等领域。然而,复合材料的基础是界面相容性,而无机粉体表面
无机粉体聚合物复合体系中的无机粉体表面改性技术 研究进展 近年来,无机粉体聚合物复合体系的制备技术迅速发展,其广泛应 用于塑料、橡胶、涂料、纺织、建筑等领域。然而,复合材料的基础是 界面相容性,而无机粉体表面的性质往往会影响到其与聚合物之间的界 面相容性,因此如何改性无机粉体表面成为了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焦 点之一。 1.传统无机粉体表面改性技术 传统的无机粉体表面改性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方 法。常见的物理方法包括机械磨碎、气流磨碎、热处理等。这些方法可 以使粉体表面增大,更易于与聚合物发生相互作用。然而,这些方法的 改性效果较为有限,且会导致粒径减小,分散性变差的问题。 化学方法则是在无机粉体表面进行化学改性。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 溶胶-凝胶法、硅烷偶联剂法、离子交换法等。这些化学方法可以使无机 粉体表面发生一定程度的化学吸附或反应,从而改善界面相容性。但是 化学方法需要对粉体表面进行精密控制,因此需要较为高昂的成本,且 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2.其他无机粉体表面改性技术 除了传统的物理、化学改性方法外,近年来涌现出了基于无机粉体 纳米技术的表面改性技术。这些新技术包括几何构型控制、表面结构调 控和控制结构的功能化三个方面。 几何构型控制技术是通过调节无机粉体的形状和结构来控制其表面 性质。通过改变无机粉体的形态和粒径,可以调控其表面形貌和微观结 构,从而改善其与聚合物的相容性。例如,钨酸钠纳米棒通过形态控制 可以提高其与丙烯酸酯酯(BA)聚合物的相容性。此外,球形纳米金属 氧化物可以通过控制其晶面结构和表面电荷而实现表面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