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马说》教案、导学案

28《马说》教案 放生乡初级中学 黎冬丽【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背诵全文。 2掌握短文中的主

28《马说》教案 放生乡初级中学 黎冬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背诵全文。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理解《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作者怀才不遇、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 2理解《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 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教学过程】 --- 导入:图片展示同学们熟悉、喜爱的人物刘翔,被邓海平相中,后成为奥运冠军的事 例。 启发学生思考:这匹千里马最终得到了伯乐的赏识,但是不是所有的千里马都能被赏识, 被重用呢? 学了韩愈的《马说》,我们就知道了。 一自主学习 (完成导学案一) 二展示交流 1、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韩愈(768—824),唐朝著名文学家,自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河南河阳人, 出身封建官僚家庭,“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也就是中唐时期。其时,藩镇割据,宦官专 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韩愈本人的遭遇也是这样, 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毛遂自荐,可惜不得重用。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 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但始终郁郁不得志,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2、 解题 请同学们看看标题,我们以前有学过与《马说》这个标题相类似的文章吗?(《爱莲说》、 《师说》)。 谁来说说“说”是什么意思? 生:“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与现代的杂文 大体相似,“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作“说说千里马” 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3、朗读课文 背诵展示 多种形式组织朗读 ①学生范读(注意读准字音) ②自由朗诵,互读(同桌之间互读,指出彼此的好与不足) ③老师范读(注意有感情地朗读)

腾讯文库八年级语文《马说》教案、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