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悲剧意味细读英美文学论文

《哈姆莱特》悲剧意味细读_英美文学论文   17世纪的第一年,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公演,获得空前的成功。剧本的素材源自于12世纪末的一部丹麦史书所记载的一个“王子复仇”的故事。深受人文主义思想浸染的

《哈姆莱特》悲剧意味细读_英美文学论文17世纪的第一年,莎士比亚 的《哈姆莱特》公演,获得空前的成功。剧本的素材源自于12世纪末的一部丹 麦史书所记载的一个“王子复仇”的故事。深受人文主义思想浸染的莎士比亚 赋予“复仇”以重大的社会意义,创作出了一舔反映时代精神、具有深刻哲理 的悲剧。 虽然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是,《哈姆 莱特》的不朽魅力究竟何在呢?本文将通过细读《哈姆莱特》的中心情节—— “王子复仇”,逐层剖析其悲剧意味,以揭示该剧丰富的内涵。 一、尸横舞台的凄惨 首先,从王子复仇的经过来看,在复仇的前前后后,细数起来共有9个人 命丧其中:先王、大臣波洛涅斯、奥菲利娅、走狗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 王后乔特鲁德、雷欧提斯、奸王克劳狄斯,以及哈姆莱特。死亡的背后充斥着 阴谋、背叛、倾轧、误解和意外。当观众看到剧中“奸淫残杀、反常悖理的行 为、冥冥中的判决、意外的屠戮、借刀杀人的狡计。以及陷入自害的结局”, 目睹尸横舞台的血腥场面,想必首先感到的就是一种凄惨和恐惧的氛围。这可 以说是《哈姆莱特》最表层的悲剧意味。 二、壮志未酬的遗恨 其次,从王子复仇的结果来看,哈姆莱特最终并没有完成他的复仇。因 为,他除了为父复仇——杀死奸王克劳狄斯之外,还有“重整乾坤”的使命。 他深深明白“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 任!”而他最后身中毒剑后的愤然一击,只能算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 举他,不得不放弃“重整乾坤”的社会责任。对于哈姆莱特这样一个乐观正 直、怀抱崇高理想的人来说,真可谓壮志未酬身先死,徒留遗恨在人间。怎不 令人为之扼腕叹息?这可以看作《哈姆莱特》悲剧意味的第二个层面。 三、理想破灭的哀恸 再者,从王子复仇的代价来看,哈姆莱特在与命运作殊死战斗后壮烈牺牲 了。他牺牲的不仅是他的肉体,更重要的是牺牲了他的人文主义理想。 “性善论”是人文主义的思想基础,决定了一个人文主义者的人生观和道 德观。哈姆莱特曾经高歌:“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 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 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但随着阴谋的败露, 人性的真相接连显现,他不断遭到现实致命的打击。母后改嫁叔父,引起他对 人性观念的第一个改变:“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父壬猝死,给他带来 “这里面一定有恶人的奸计”的预感。鬼魂登场控诉被害经过,让哈姆雷特开 始认识到人性的卑劣。奸王克劳狄斯如此阴险毒辣、卑鄙无耻。而围绕在王子 周围的朝臣——包括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的朋友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却 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连心上人奥菲利娅也甘愿充当工具,刺探他的虚实…… 哈姆莱特发出了如此的感喟:“这一个泥土塑成的生命算得了什么?”管他是帝

腾讯文库哈姆莱特悲剧意味细读英美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