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3统计与概率第3课时统计与概率3教案新人教版

第3课时 统计与概率(3)【教学内容】平均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深对平均数的认识。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综合应用意识。【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平均数的特征和使用范围。【

第3课时统计与概率(3) 【教学内容】 平均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平均数的认识。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综合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平均数的特征和使用范围。 【教学难点】 体会平均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CCTV-3举行青年歌手大奖赛,一歌手演唱完毕,评委亮出的分数是: 9.87,9.65,9.84,9.78,9.75,9.72,9.90,9.83,要求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那么该 选手的最后得分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议一议,然后互相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解题思路。 由此引出课题:平均数 二、复习回顾 1.复习平均数 教师:什么是平均数?它有什么用处?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组织学生集体评议。使学生明确:平均数能直观、简明地反映一组数据的 一般情况,用它可以进行不同数据的比较,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 课件展示教科书第97页例5两个统计表。 (1)提问: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学生思考后回答 (2)小组合作学习。(课件出示思考的问题) a.在上面两组数据中,平均数是多少? b.不用计算,你能发现上面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大小吗? c.用什么统计量表示上面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3)小组汇报。 第一组数据:平均数是(1.40+1.43×3+1.46×5+1.49×10+1.52×12+1.55×6+ 1.58×3)÷(1+3+5+10+12+6+3)≈1.50(m) 第二组数据:平均数是(30×2+33×4+36×5+39×12+42×10+45×4+48×3)÷40=39.6(kg) (4)用什么统计量表示上面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 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学生汇报:上面数据的一般水平用平均数比较合适。因为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有关 系。 学生认真观察统计表,思考并回答。 指名学生汇报,并进行集体评议。 2

腾讯文库2022春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3统计与概率第3课时统计与概率3教案新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