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二模(枣庄三模)语文试题(附答案详解)
202L2022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二模(枣庄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材料一:古人点评作品,多是三言两语,说到本然便悄然收笔,不愿多写。金圣叹批才子古文,都是 形象的感悟,吉光片羽中,
202L2022 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二模(枣庄三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材料一: 古人点评作品,多是三言两语,说到本然便悄然收笔,不愿多写。金圣叹批才子古文,都是形象 的感悟,吉光片羽中,似乎已把内涵托出。我读脂砚斋点评《石头记》的文字,亦觉其间的妙处。批 评者随着文本的起伏而动情感意,叹息曹雪芹的惊人之笔,有假里见真的本领,成了了解曹雪芹文字 的向导。近读冯其庸《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延续的是金圣叹、脂砚斋的传统。不过冯先生 似乎不满意古人点评的格式,觉得文体略显拘谨,索性在每个章节后,附一篇短小的笔记小品,玩味 着本章要义。或在文本里索弦外之音,或演绎明清思想之争,把文学与学术间的关系勾勒出来。这样 的校评,深得文章学的要义,现在的学者,多没有类似的本领了。 但冯先生的笔记体批评,终觉得有些老气,好像是古人的样子,现代人的东西略稀。就笔记体批 评而言,钱钟书的实验,倒显得比同代人高明了许多。他的文章之道,如今思之,依然可以暗示一些 什么。钱钟书对文学的理解是碎片式的。犹如笔记,随感的调子,流溢着对古文的会心之语。这些集 中表现在《谈艺录》里。 他借着古人的诗文谈论对当下文化的看法,下笔苛刻,看似讥笑前人,实则是对当代文化的回应。 又能中外对比,不是陷在所谈的文本里。在他那里,不都是就文学谈文学,而是把史学、艺术和诗文 放在一起言之。还原了历史语境,又纠正了诸多误判。钱钟书谈诗歌的时候,没有体系,感悟者居多。 他嘲笑体系,对那些自以为宏大叙事的学术研究,说了诸多讥讽的话。他在看似简单的文字里,常常 悟出哲思,且将其与别类的文字放在一起,形成一种审美的景观,那些破碎的、不相关的存在便获得 一种生命的感觉。从《谈艺录》看出,作者的胸怀广大。引言之中就说:“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 学北学,道术未裂。“他从东西方诗文对话里,阐发幽思,体味神理,多惊人之语。因阅诗无数,故 能知得失,解短长,通古今。文字之中,才华毕现。 (摘编自孙郁《笔记体批评》) 材料二: 20 当下中国文学批评最显要的批评资源就是西方世纪的文学理论与方法,让我有时似乎有一种 20 错觉,为批评者,如果不能够言必称西方世纪种种主义或某某家就取法乎下,就没有学术性与学 20 理性;而所谓论文如果没有十几、二十几个注释就不成其为论文。世纪西方文论所取得的成绩堪与 那些文学经典名著比肩媲美,学习与借鉴是必不可少的;问题是许多批评家似乎是忘了,批评之旨归 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创造。然而,几十年匆忙地过去了,很多时候我们又创造了什么呢? 过去,我们通常会将语言与叙述划入风格的范畴,其实语言与叙述本身就是文学性的一个极为重 要的层面,现在已经被更多的作家所认知。但是研究语言与叙述的批评家中却并不多见对批评的语言 做出“文学性”(或日“艺术性”)的探索者。我们当然不应将对批评语言与叙述的探索仅仅视为批 评家的风格,它的内在意味其实正是批评家文学精神和审美趣味的一种显现。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