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蕴含经济法思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蕴含经济法思维摘要:经济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理论契合性,经济法可为供给侧改革保驾护航。供给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法律问题。我国市场规制、国家投资和宏观调控等制度仍需改善。 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蕴含经济法思维 摘要:经济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理论契合性,经济法可为供给侧改革保驾 护航。供给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法律问题。我国市场规制、国家投资和宏观 调控等制度仍需改善。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法;经济法治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中 国经济仍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放缓。为刺激经济发展,我国采取了四万亿计划 等措施,以期从需求端拉动经济增长。随着经济情势的变化,供给出现结构性失 衡,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在此背景下,党和政府提出中国经济应由需求端向供给 端转型,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 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供求关系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需求管理和供 给管理是政府管理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也是两种基本思路。供给侧改革注重长 期结构性调整,强调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简政放权。经济法和经济法治应怎样 适应供给侧改革值得思考。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目前未有定论。人民网界定了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但没 有给出定义。贾康、苏京春认为,供给侧改革是将现阶段的以短期需求调控为主 的凯恩斯主义模式转变为中长期的高质量制度供给统领全局的创新模式,制度供 给高效及市场空间开放是优化供给侧环境机制的主要内容,应激发微观主体“三 创”,即创新、创业、创造的能力和水平,将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推及全要素,实 现新常态下的经济社会“质量升级式”发展,稳定增长,努力释放主体潜力、激 发创新活力。刘世锦认为,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的侧重点不同,需要从源头 抓起,通过制度支持增强企业长期发展活力,从而提升经济增长率,以政策控制 经济持续平稳发展。李佐军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的基本要素入手,针 对调整结构比例推进改革。具体说来,一是五种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土地 等资源、产品、政府管理投入的计算方式应分别对应GDP中的工资、利息、地租、 利润、税收,采用收入法计算;二是全要素发展,包括制度变革、生产工业化、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