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在《齐国佐不辱命》中的应用
浅析《诗》在《齐国佐不辱命》中的应用胡同帝内容摘要: 《诗经》是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收录了西周至春秋末期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在春秋时期,社会政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王室日趋衰微,礼乐
浅析《诗》在《齐国佐不辱命》中的应用 胡同帝 305 内容摘要:《诗经》是一部诗歌总集,共篇,收录了西周至春秋末期的诗 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在春秋时期,社会政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王 室日趋衰微,礼乐征伐由天子出开始向诸侯转化。这样,各诸侯国间的交往逐渐 频繁,外交辞令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外交赋诗现象的出现,便是顺应了这种 历史要求。《诗经》被外交使节奉为宝典,当时的士大夫,熟读《诗经》是必备 的能力,否则,不但会被人嘲笑,还会因此有辱国君赋予的使命。赋诗以言志, 成了当时外交中的一道风景线。 关键词:《诗经》外交以诗言志 305 《诗经》是一部诗歌总集,共篇,收录了西周至春秋末期的诗歌作品,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在春秋时期,社会政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王室日趋衰 微,礼乐征伐由天子出开始向诸侯转化。这样,各诸侯国间的交往逐渐频繁,外 交辞令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外交赋诗现象的出现,便是顺应了这种历史要求。 ·:“ 《诗经》被外交使节奉为宝典,变成了特殊的外交辞令。《论语子路》云诵 i ;?” 《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奚为孔子也曾告诫 ii :“”“” 其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专对,指外交场合独立谈判酬酢,赋诗言 “” 志以应对诸侯的意思。因此,这里的言不是一般意义的讲话,主要指外交语 ()“” 言外交辞令,不学诗,无以言是说不懂《诗经》,不会赋诗、用诗,就没 法参加外交活动。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士大夫,熟读《诗经》是 必备的能力,否则,不但会被人嘲笑,还会因此有辱国君赋予的使命。赋诗以言 志,可以说是孔子教育的重要内容或培养目标之一,在外交活动中运用赋诗,也 是春秋时期特有的外交现象。从《左传》的记载来看,在外交活动中发生的吟诵 63 《诗经》事件,共有数十起,涉及到赋,这也充分说明了《诗经》同外交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