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下(电子版)山东大学出版社2019版
第三单元 知耻知耻,就是知道羞愧和耻辱。对一个人而言,知善知恶,知是知非,知荣知耻,就能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尊道贵德,崇仁尚义,弱小也能变得
第三单元 知耻 知耻,就是知道羞愧和耻辱。对一个人而言,知善知恶,知是 知非,知荣知耻,就能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对一 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尊道贵德,崇仁尚义, 弱小也能变得强大。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虽饱经忧患,却始终屹立 不倒,不可征服,就在于她的人民在心灵深处秉持着正确的荣辱观。 经典驿站 1不可无耻 孟子日:“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 文意: 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心,不知道羞耻,是真无耻啊。”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淮南子·泰族训》 注释: ①治:治理。②非:不。礼义:礼法道义。 文意: 百姓没有廉耻之心,国家就很难治理。不修持礼法道义,廉 耻之心就无法确立。 孟子日:“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 不若人,何若人有?” ——《孟子·尽心上》 ① 注释: ②③ 大:重要。机变:阴谋诡计。若:如、赶上。 文意: 孟子说:”羞耻心于人来说是很重要的。那些搞阴谋诡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