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 6.2.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新版)济南版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程标准依据新课程标准指出,任何生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依据 新课程标准指出,任何生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 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 学能,然后通过食物网(链)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2.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这节课是在学习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和食物网的基础上引入的,学好本节课知识,可为后面的学习生态平衡的知识做好铺垫。“能量 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生物圈中的每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都是一个能量输入、传递、和输出的 系统。能量的传递途径是食物链,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是不能颠倒的、单向的,因此生态系 统的能量流动也是单向的。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功能的另一个重要体现,而碳循环是生态系统物 质循环的代表性循环。碳循环的过程,包含了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成分之间的物质联系,此处需 要依据各种生物代谢的知识,说明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对物质利用的特点。 3.学情分析 能量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能量流动也是抽象的。尽管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内容中涉 及能量的储存、释放和利用问题,但是学生对能量的认识依然不是很充分,对于能量流动的过程 和特点更是生疏,因而这部分知识往往会成为它们认知上的难点。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问题 分析能力,又学过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等基础知识,且对生物学主题中与实际应用相关的内 容兴趣较浓,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有利条件。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学过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其中包含碳、氮等 物质循环的知识,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特点。 能力目标:(1)了解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2)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培养分析、综合推理的思维能力。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