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瓶颈现象及文化研究论文
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瓶颈现象及反思_文化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中西比较诗学的 发展 从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最新研究状况几方面表明它正存有着难以突破的瓶颈现象。通过分析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意义,能更好地反
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瓶颈现象及反思_文化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 中西比较诗学的发展从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最新研究状况几方面表明它正 存有着难以突破的瓶颈现象。通过分析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意义,能更好地反 思中西比较诗学如何才能继续切入进当今的文化转型和文学生产中,起到真正 积极有效的作用。 作为有效的知识生产,中西比较诗学研究曾置身于近现代中国文化建设的语 境之中,使文学理论作为一种话语系统参与到了社会批判和社会设计中去,在 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研究特点并起到了相应的社会作用。虽然中西 比较诗学现已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领域并仍在发展,但是由于学科旨趣的笼统 抽象、研究范围的断裂、研究范式的停滞等因素使它未能与当下最前沿的文学 理论和文化现象衔接,也未能切入当代正在发生变化的文学观念和文学生产 中,故而目前的比较诗学没能再像其在20世纪初期与80年代一般取得辉煌成 就和作用。笔者认为这种状况将会长期存在且难以突破,故将之比拟为“瓶 颈”现象。那么,瓶颈现象是如何全方位表现的?何以导致此现象?又是否能有 解决之途径呢? 一 所谓瓶颈现象,按其形象应具有两个相应特征:1、曾经取得过丰硕的成果。2、 目前存在难以突破的“堵塞”状态。细究中西比较诗学的发展和现状确有此特 点。首先就发展历史而言,中西比较诗学曾经取得过的辉煌成就,笔者在此无 需赘言①。但是在这些成就之上,近十年来中西比较诗学的研究却一直未能 再有实质性突破,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研究范围来看,纵观百年来的相关研究便不难发现:所谓“比较”一直 存有裂缝和断层。中西方所有的诗学比较实际上都是在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古 代、当代文论之间进行,这业已成为中西比较诗学不争的学科前提和范围。而 中国当代文论与西方诗学的比较则似乎永远理应被淡漠和缺席。这种不加反思 的学科定位和研究视域是理所应当的吗?如果它不能涵盖中西比较诗学理应包括 的全部范围,那么为何这种断层的比较现象并未在各种时髦文学理论被引进和 盛行的当今引起重视和突破? 第二,即使是在以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来比较的视域,在西方最新的理论 发展趋势下,二者之间也并无“比较”可言。从百年来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来 看,中西比较诗学作为一门学科从发轫期到高峰期,逐渐形成了自己较有特色 的研究方法:即①把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中的术语、范畴进行异同比较;② 对中国古代诗学和西方诗学后面所蕴涵的理论体系和美学精神等进行宏观比 较;③将二者进行相互阐发和借鉴等。在海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努力下这些方法 都取得了重要的实践和推进,产生了诸多有影响的著作和成果②。但是,如 果仅靠这些方法支撑比较诗学的持续发展空间,在当前巨大的社会发展和语境 变迁面前便会显得后劲不足和固步自封。无论是上面所列的哪种比较方法,中 国古代文论事实上都难以和上世纪60年代以后的西方文学理论进行对话和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