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角度探析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学与教

从认知角度探析“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学与教《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很明确地提到,“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目标的四大领域之一,而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

“” 从认知角度探析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学与教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很明确地提到,“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目标的四 大领域之一,而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 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又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内容之一。如何实现以上 这些目标?应该说,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非常有益的尝试。翻开苏教版国标 本小学数学课本,第二学段每个学期都安排了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这 在其他版本教材中倒不多见。 对于这样的编排,笔者认为,是由于“解决问题的策略”从知识的分类上看是属 于策略性的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是关于如何使用陈述性知 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所处理的对象是个 人自身的认识活动,而不像一般程序性知识那样只处理客观事物,这与陈述性知 识、程序性知识是有所不同的。在陈述性知识具备的条件下,学生处理问题的差 异,就是由他们的策略性知识所决定的。在编写教材时,“解决问题的策略”无 论是在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内容的编排上都会与其他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有 所区别。有些小学数学教材将这一内容渗透在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苏教版 教材将这一内容单独列为一个单元,更加有利于实现上述课程目标。 不过,对这一内容的教学仍然需要作进二步的探讨。一线教师通过实践做了大量 的探索,本文旨在从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中探析“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学与教的过 程与规律,为其教学实践找到相关的理论支撑。不当之处,恳请同行批评指正。 一、认知策略与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质上属于一种认知策略。 1.认知策略 对于认知策略,笔者认同喻平教授的观点,即可在两个层面进行刻画:“一层是 数学的思维方法,称为策略性知识;另一层为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识,包括 对自己的信息表征、组织、贮存、提取方式及对思维过程本身的调控和监控,成 为反省认知或元认知。”不难看出,认知策略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它指向学 生的内部活动,与学生的自我意识有密切联系。认知策略有一般和具体之分。一 般认知策略有: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复述策略指的是对学习材料 进行重复记忆,反映了对学习材料的一种表层的或肤浅的加工;精加工策略是指 对学习材料补充细节、解释意义、举例子、作小结、作推论或使之与有关的观念 形成联想等;组织策略是指找出学习材料之间的层次结构关系以及帮助记忆和理 解,如列提纲、画结构图等。例如,学习乘法口诀“三七二十一”,不断地通过 重复该口诀帮助记忆,这是用的复述策略;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俗语“不管 三七二十一”来记住该口诀,这是用的精加工策略;若能联系“二七十四”或者 “四七二十八”,甚至“三六十八”来推出“三七二十一”,这是用的组织策略。 显然,这里的认知策略也是具有一定层次性的。 具体的认知策略是适合用来指导针对特定学习内容(如数学、语文等学科知识) 的学习过程的,如画图、列表、分类、一般化、转化、类比、联想、建模、简化 以寻找规律、估计和猜测、检验等方法都是属于具体的认知策略,更为具体的策 略如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用逆推法解答数学问题等。 不难看出,苏教版教材中所列出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属于具体的学科方向的认 知策略。 2。解决问题的策略

腾讯文库从认知角度探析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学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