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全解5.1原子结构

高中物理知识全解 5.1 原子结构 一:电子的发现早在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利用低压气体放电管研究气体放电时看到了玻璃壁上淡淡的荧光及管中物体在玻璃壁上的影。1876年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认

高中物理知识全解 5.1 原子结构 一:电子的发现 早在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利用低压气体放电管研究气体放电时看到了玻 璃壁上淡淡的荧光及管中物体在玻璃壁上的影。 1876年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认为管壁上的荧光是由于玻璃受到阴极发出的某种 射线的撞击而引起的,并把这种射线命名为阴极射线。 19世纪后期,对阴极射线的本质的认识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阴极射线像X射线一 样是电磁辐射,另一种认为阴极射线是带电微粒。 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孙自1890年起开始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他认为阴极射线是带电粒子流。(著名实验:气体放电管实验) 1897年,汤姆孙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断定它的本质是带负电的 粒子流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比荷。 当汤姆孙在测定比荷实验时发现,用不同材料的阴极做实验,所发出射线的粒子都 有相同的比荷,这说明不同物质都能发射这种带电粒子,它是构成各种物质的共有 成分。由实验测得阴极射线的比荷约为质子(氢离子)比荷的近2000倍。他认为这 可能表示阴极射线粒子电荷量的大小与一个氢离子一样,而质量比氢离子小得多。 后来汤姆孙测得了这种粒子的电荷量与氢离子电荷量大致相同,由此可以看出他当 初的猜测是正确的。后来阴极射线的粒子被称为电子。 进一步拓展研究对象:用不同的材料做成的阴极做实验,做光电效应实验、热离子 发射效应实验、β射线(研究对象普遍化)等。他发现这些实验都能发射同样的带 电粒子(电子)。这种带电粒子的质量只比最轻原子的质量的两千分之一稍多一点。 由此可见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

腾讯文库高中物理知识全解5.1原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