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生物一轮 4.1-2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一)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2.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为( ) 个体数 年龄期 甲 乙 丙 幼年期 600 400 200 成年期 400 400 400 老年期 200 400 600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3.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不符合“S”型增长曲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