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工具版七年级历史下河北人民版第二单元检测题A卷参考答案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检测题(A卷)参考答案1.D 点拨:本题考查根据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皇汉武”是指秦始皇、汉武帝;“唐宗宋祖”是指李世民与宋太祖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检测题(卷)参考答案 A 1.D点拨:本题考查根据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皇汉武”是 指秦始皇、汉武帝;“唐宗宋祖”是指李世民与宋太祖赵匡胤。 2.B点拨:本题考查辨析能力。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后来改国 号为辽。 3.A点拨:本题考查宋、辽澶渊之盟的影响。澶渊之盟后,宋、辽双方保持了百余年的和 平相处关系,故A项叙述正确。 点拨:本题考查比较能力。通过对比可知北宋与辽和西夏的和议共同内容是D项。 4.D 5.C点拨:本题考查归纳概括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辽、西夏之间有战有和。 6.C点拨:认真阅读题干,抓住关键句“直把杭州作汴州”分析,杭州在南宋时称为临安, 临安是南宋的都城,汴州指北宋都城汴京,由此可确定C项为答案。 7.D点拨:本题考查识记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中“苏常熟,天下足”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 可知此时南方已经成为经济重心。A项出现在西汉,B项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C项出现 在唐朝。 8.D点拨:本题属于逆向式选择题,要求考生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主要考查对主干知 识的再现能力。由已学知识可知A、B、C三项的表述均符合史实,故排除。而在北宋时期, 由于金属货币不足和流通不便,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而非会子。 9.C点拨: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答。题干要求是“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 国古代经济重心”,①与经济无关,②反映的是唐朝开元盛世的局面,与经济重心南移也无 关,均排除。 10.B点拨: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辨析能力。宋朝时,苏州、湖州等4个州有天下粮仓之 称,故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而非“隋唐时期”。 11.D点拨:我国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到南宋时期,粮食主要依靠 南方,以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同时,国家的财赋收入基本依靠南方,我国的经 济重心南移完成。 12.A点拨: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特别明显, 到南宋时最终完成。 C点拨: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到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已呈现出超过 13. 北方的强劲势头,而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为定局。所以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 要来自南方。 14.B点拨: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辨析能力。题干材料描 述的景象出现在宋代瓦舍勾栏中,反映出宋代市民生活丰富。 15.D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两宋时期的社会经济。秧马是农民插秧时节使用的工具,从北宋 时期开始大量使用;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出现在北宋时期,反映了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 展;清明上河图是由北宋张择端所作,真实地描绘出汴河及其两岸的街景市貌;北宋前期四 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综述四幅图片反映的问题,D项符合题意。 16.A点拨:本题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再现能力。瓦舍勾栏是宋代市民的娱乐场所,所以他们 应该走到了当时的瓦舍勾栏。 17.D点拨:根据所学知识,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18.D点拨:北宋灭亡于1127年,忽必烈正式建国号大元是在1271年,1279年元朝消灭南宋,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腾讯文库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工具版七年级历史下河北人民版第二单元检测题A卷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