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政治化倾向
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政治化倾向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政治化倾向 中国现代文学的政治化倾向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所谓文学的政治化倾向是指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政治思想,政治势力,政治人物对其进行控
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政治化倾向 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政治化倾向 中国现代文学的政治化倾向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 显著特征。所谓文学的政治化倾向是指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政治思 想,政治势力,政治人物对其进行控制和制约并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时也指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为了某种功利性的政治目的进行创 作,或者作家写了一些关于政治题材的作品,都可以叫做文学的政 治化倾向。 中国现代文学的政治化倾向最早可追溯到晚清时期。梁启超在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认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为国 民之魂,今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 始。他把小说看成是革新政治的工具。他十分推崇日本的政治小说。 他说;日本政界之日进,政治小说为功最高焉。他还撰写了大量的 政治小说如《新中国未来记》等。《新中国未来记》充满了浓重的 政治气味及演说化倾向,以致于成为一部不像小说的小说。辛亥革 命时期,南社诗人写了大量的政治诗,主要内容是歌颂民主、自由 和歌颂袁世凯的。如柳亚子的《卢梭》,《元日》,《挽秋瑾》等。 五四新文化运动也与政治关系密切。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要 求文学为革命政治服务,认为要革新政治,就必须革新文学。他的 杂文大多是政论。他后来接受马克思主义,在苏联的帮助下创建中 国共产党,更是他从文学走向现实政治的有力证明。李大钊把文学 当作政治的突破口,他认为由来新文明的诞生,必有新文艺为之先 声,而新文艺之勃兴,尤依赖一二哲人,犯当世之不韪。发挥其理 想,振其自我之权威,为自我觉醒之绝叫,而后当时有众之沉梦, 赖以惊破。十月革命以后,李大钊为之欢欣鼓舞,走向马克思主义, 他先后写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带 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他后来参与组建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被军 .L. 阀张作霖杀害。本文由收集整理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早期共产党人恽代英,邓中夏,肖楚女 等提倡革命文学。大革命时期的郭沫若从文学走向政治。他参加了 国民革命军和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以后,他写了措辞严厉,立场 鲜明的政论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声讨蒋介石叛变革命的罪行。 后来还写了诗集《恢复》,讴歌历史上的农民战争和现实中的农村 暴动,但艺术上比较粗糙,充满了标语口号。 太阳社和普罗时期,文学带有激进的政治宣传色彩。普罗诗派 以高昂的的政治热情为无产阶级革命而歌唱,但他们的诗作情感流 于空乏,缺少含蓄和诗美。殷夫的一些诗充满反帝反封建的激情如 《别了,哥哥》,《血字》等,但也有一些写得比较空洞。普罗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