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独秀初级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安庆市独秀初级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和班超于公元73年出使西域,两者相距(   )A.209年             B.

D.发展少数民族教育 安徽省安庆市独秀初级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 260 B 材料数据反映了抗战期间我国四川和陕西地区新设高校数量较多,这是受到抗日战争形势的影响,国 1.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和班超于公元73年出使西域,两者相距( ) 民政府出于保存国内教育资源的目的,将高校资源内迁,故B正确;“提升西部科研水平”不符合抗 A.209年 B.210年 C.211年 战的历史背景,故A错误;“防止教育质量下滑”不能解释西部地区新设高校数量较多的现象,故C D.212年 错误;西部地区并不都是少数民族地区,故材料数据不能说明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参考答案: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数据,紧扣关键信息“抗战期间”,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 B 抗战时期高校资源内迁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2.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 4. 《论语》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成为后世历代明君推崇的自我节制 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条约于1980年废 原则。下列与此观点不一致的是( ) 止)。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 A.“君子为政,以正己为先,教禁为次.”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由此可知 B.“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 A.中苏关系的发展得益于长期的结盟 C.“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B.中苏关系的走向始终受国家利益影响 D.“君子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 C.中苏结盟与意识形态对抗毫无关系 参考答案: D.大国关系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国家制度 考点: 38: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参考答案: 分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和理解题干所给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 B 令不从”,同时,要求学生对孔子、王阳明等思想内容的熟练掌握.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苏结盟是因为受意识形态影响,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解答:A.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同苏联结盟;苏联解体后,随着中俄共同利益的增多,中俄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可知中苏关系的走 这反映了修身正己、自我节制的主张和要求,“君子为政,以正己为先,教禁为次”体现了君子正己 向始终受国家利益影响,故B正确;中苏关系的发展是国家利益决定的,结盟只是一种表现,故A错 的思想. 误;中苏50年代的结盟就是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故C错误;国家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不是取 B.“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同样体现了修身正己的思想. 决于国家制度,故D错误。 C.结合所学知识,“知行合一”、“止于至善”属于明代王阳明心学中“求理”的方法. 【点睛】本题考查中苏(俄)关系的发展。国家利益是影响国家关系的主要因素。 D.“君子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体现了君子正己才能使百姓跟从的思想. 3. 下表为抗战期间我国部分地区新设高校分布情况,其主要作用是 故选C. 所属地区 四川 西康 贵州 云南 广西 陕西 甘肃 新疆 5.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 增设数量 17 1 3 2 3 10 1 1 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 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 A.提升西部科研水平 强调的是 B.保存国内教育资源 C.防止教育质量下滑

腾讯文库安徽省安庆市独秀初级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