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发展和规划
1.江津区经济的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6.6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6.4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00.1亿元,增长17.4%,其
江津区经济的发展 1.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分产业看,第 486.614.1% 一产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 66.45.1%300.117.4% 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 260.016.2%120.1 。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 10.2%13.661.724.7 全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税收收入亿元, 38.525.3%23.3 增长;非税收入亿元,增长。工商税收亿元,增长。其中: 29.1%15.220.1%18.529.1% 增值税亿元,增长;营业税亿元,增长;企业所得税亿元,增长 3.741.4%5.932.1%2.4 ;城市建设维护税亿元,增长。 48.0%1.832.7%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亿元,增长。其中:教育亿元,增长; 69.911.2%13.65.1% 社会保障和就业亿元,增长;医疗卫生亿元,增长;住房保障支出 10.014.6%7.220.6% 亿元,增长 2.52.3% 教育和文化建设 2. 全区高等教育学校所(其中所已招生),中等职业学校所,普通中学所,小学 97350 所,特殊教育学校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人,普通中学教师人,小学教 17917175176 师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万人,在校万人,毕 3916210.852.58 业万人;普通高中招生万人,在校万人,毕业万人;普通中学招生 0.720.792.320.73 万人,在校万人,毕业万人;小学招生万人,在校万人,毕业 1.293.971.411.577.80 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万人。初中毕业升入普通高中万人,升入中职 1.293.960.730.85 万人不含升入外区县高中、职高学校),学龄儿童入学率,普通初中入学率。 (100%99.9% 全年高中毕业升入普通高等院校人,其中重点院校人。 75841267 全区文化馆、图书馆、陈列馆、档案馆各个,名人故(旧)居个,艺术表演团体 175 个,电影放映队个,镇街综合文化站个,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各座,电视差转台 422812 座。馆藏图书万册,馆藏档案卷、资料册,档案数字化加工万页。出版发 3036822147 行报纸期万份。组织综合性文艺演出场次,其中乡镇演出场次;电影 29559024542 场,其中江津电影院场,农村电影场。有线电视用户万户,其中数 64973126337121.5 字电视用户万户,有线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制作播发广播小时,电 16.530%6387.5 视节目小时,农村广播人口覆盖率达。 19162.599.8% 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成区图书馆、博物馆、规划展览馆、江津书城、 江津大剧院、滨江长廊文化提升工程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文化功能。推进江 津日报、江津电视台、江津新闻网改版升级,建立与区域中心城市相适应的传媒体系。全面 完成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大力发展民生文化,完成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实施农 “” 村文化中心户建设工程,实现镇街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行政村文化室全覆盖, 基本形成城镇居民十五分钟文化服务圈和农村居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有效保障群 “”“” 众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看书报、看演出、参加文体活动的基本文化需求。继续深化四 “ 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实施城乡文化互动工程。深化文化志愿服务,加强基层文化阵地管 ” 理和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繁荣文学艺术。健全区文联机构,加强文艺协会建设,完善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办法。 积极培养艺术类拔尖人才。利用市场化手段,加快组建专业文艺团体,不断繁荣舞台艺术。 推动书画、音乐、摄影等艺术门类发展,培育催生新型文艺形式和文艺形态。打造具有江津 特色的文艺期刊,宣传推介本地文艺名家名作、新人新作。深入挖掘抗战文化、名人文化等 本土资源,加大扶持力度,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影视剧、舞台艺术剧、大型文学作品,努力 使江津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创作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