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档】论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
论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一、社团活动课程化概念的提出 随着高中新课程学分制及“多位一体”教学模块的实施,高中课程体系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 原有课程基础上突出了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与运
论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 一、社团活动课程化概念的提出 随着高中新课程学分制及 “多位一体”教学模块的实施,高中课程体系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 原有 课程基础上突出了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与运用,学生社 团将逐渐 成为高中生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载体。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 (以下简称沛鸿民族中学)把“创新社团组织形式,拓宽社团功能范围, 提升 校园文化品位,打造'特色校园发展‘品牌”作为学生社团建设的 指导思想, 倡导“校园社团活动课程化”,实现学生社团与课程教学的 嫁接。通过制定社 团活动课程大纲,建立明确的学生社团活动目标体系 和系统的活动规划,使 学生社团活动更加科学规范;通过实行学分制并 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把“自 生自灭” “进出不设卡”的松散型学生社团 活动,变成既有组织纪律性又有 开放灵活性的课程活动。 二、社团 活动课程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一)国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导 向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是以课程为载体,通过课程 可以实现教育目 的,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要求学校设置的课程要适应未来社 会发展对人 的各方面素质的要求,通过对基础教育课程中不适应时代发展需 要的内 容进行改革,使得课程内容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国家《基础教 育 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 理,增 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些都为课程改革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