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合同中的风险规避案例解析
外贸合同中的风险规避案例解析在签定外贸合同过程中,买卖双方部都有可能有意无意地在合同中明显设置戍隐含许多“风险条款”,因而,如何充分利用“风险条款”,有效地规避风险,就成为买卖双方在签定合同时须慎之
外贸合同中的风险规避案例解析 在签定外贸合同过程中,买卖双方部都有可能有意无意地在合同中明显设置戍隐含许 “”“” 多风险条款,因而,如何充分利用风险条款,有效地规避风险,就成为买卖双方在签 定合同时须慎之又慎的关键所在。 案例一 1994 年,某省粮明化工厂利用加拿大政府贷款通过蓝天公司分批从该国王牌公司引进 280 万美元的化工设备,在商订合同时,精明化工厂为协调配套设备资金及建设情况,在合 “” 同装运条款中加列了卖方在装运前内通知买方,并取得买方的同意,方可进行装过的条 款。卖方对此无异议,并如期签定了合同,日后,卖方按合同变求开始备货,在首批货物中, 3070 %为外购货,%为自己生产的产品。完成备货后,王牌公司向蓝天公司发出装运通知, 但是,精明化工厂以配套资金没有到位,附属设施没法开工为由,拒绝卖方发货。 2 后经多次协商,精明化工厂同意在王牌公司同意支忖每年万美元仓储费的前提下, 接受第一批货物。鉴于当时当地化工市场的情况,为避免损失,精明化工厂不再同意接受后 几批的货物。最后,该合同以精明化工厂另外找到新的买家,才得以继续执行。 案例二 1990 年,某地一进出口公司向巴西出口一批非食用玉米。合同规定:品质为适销品质, 982 以%的纯度为标准,杂质小于%,运输方式为海运,支付方式采用远期汇票承兑交单, 以给予对方一定的资金融通。合同生效后两个月货到买力,对方以当地的检验证书证明货物 质量比原订规定低,黄曲霉菌累超标为由,拒收拾物。经查实,原货物品质不妨碍其销售, 30 对方违约主要是由于当时市场价格下跌。后经多次商谈,我方以降价%完成合同。 【案例点评】 “” 从上述两个案例中不难看出。有的合理巧妙地利用了风险条款,有效地保护了自己 的利益;有的明知风险条款的存在,但为促成交易成功,同时对风险估计不足,也存有侥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