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上林中学2020年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宁波市上林中学2020年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971年尼克松总统在经济报告中说,“我不想为了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而管制工资和物价,因为这样做就会产生更多的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时期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 2020 浙江省宁波市上林中学年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4. 隋唐时期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其表现是 260 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 A.耦犁的推广 B.耧车的发明 1. 1971年尼克松总统在经济报告中说,“我不想为了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而管制工资和物价,因为这样 B.耧车的发明 做就会产生更多的麻烦的新问题,我也不想借口管制工资和物价来装饰门面。”这说明尼克松 D.曲辕犁的出现 A.放弃了凯恩斯主义 参考答案: B.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C.放松对经济的干预 答参考案:D D.重视解决民生问题 试题分析:隋唐时期我国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是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故 选D。AB项是在汉代使用的生产工具;C项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 参考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曲辕犁 C 5. 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品收购、生产资料销售收入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尼克松并不想通过管制工资和物价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他认为这样做会 到92%、100%和97%。到1990年,国家定价占30%,国家指导价占25%,市场调节价占45%。这种变化 造成更大的麻烦,说明他正在改变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C项符合题意。材料并不是完全不干预经 表明 济,无法得出放弃凯恩斯主义的结论,排除A项。尼克松政策是改变干预经济的方式,不是政策的摇 A.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 摆不定,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民生,排除D项。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确立 2. 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C.计划指导不再成为经济生活主导 A.玉米、蕃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D.传统经济体制发生一定改变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参考答案: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贵重金属货币的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 根据材料可知,从1978年和1990年对比来看,在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 参考答案: 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大幅度的降低,市场调节上升,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生一定改 C 变,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的改革才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排除。 3. 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B。C项与材料“到1990年,国家定价占30%, 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 国家指导价占25%”不符,排除。 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6. 今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周年。十年前,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A.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在世 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答案: 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 A A.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B.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试题分析:本题考点是抗日战争的影响。从题干看在抗战时期,中国西南成为中国学者和文人聚居的 地方,这些原本生活在东部大城市的学考和文人的到来,带动了这一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材料 C.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D.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模式 不能体现文化专制,也不能说明文化教育“无序”,所以B、C两项错,而D项不符合题干内容。

腾讯文库浙江省宁波市上林中学2020年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