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怎样为建设生态文明做贡献[1]

青少年怎样为建设生态文明做贡献青少年生态文明贡献 HYPERLINK "http://wenwen.soso.com/z/Search.e?sp=S%E7%94%9F%E6%80%81%E6%96%8

青少年怎样为建设生态文明做贡献 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 青少年生态文明贡献生态文明 和维护生态环 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 点。 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环境的相互依存、相 互促 人与自然 进、共处共融。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 同点,那就是 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不断 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 生产力 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 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 保 ,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 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 护环境 盲目蛮干,为所欲为。 很显然,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与既有联系又有 精神文明 区别。说 它们有联系,是因为生态文明既包含物质文明的内容,又包含精神文 明 的内容: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在自然面前无 所作为,而 是在把握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 自然,使之更好地为 自然规律 人类服务,在这一点上,它是与物质文明一致的。 而生态文明所要求的人类要 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 加美好;人类要自觉、自律,树立生 态观念,约束自己的行动,在这 一点上,它又是与精神文明相一致的,毋宁说 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 重要组成部分。说它们有区别,则是指生态文明的内容 无论是物质文 明还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具有相对 的独 立性。 人类对于文明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按照主义的 观 马克思 点,文明是相对于野蛮而言的。从社会形态的角度看,迄今为止人 类已经经历 了奴隶文明、封建()文明、文明、社会 主义文明;从 中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 的角度看,人类又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等等。但从生产方式角度看的 式 以往的文明,其着眼点主要是物质,是 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人类物质生活的 改善。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 因为在生产力水平很低或比较低的情况下,人类 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总 是占第一位的,所谓“物质中心 的观念也是很自然的。然 而,随着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工业文明造成 的 ,资源破坏,沙漠化,“城市病”等等全球性问题的产生 和发展,人 环境污染 类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物质生活的提高是必要的,但不 能忽视精神生活;发 展生产力是必要的,但不能破坏生态;人类不能 一味地向自然索取,而必须保 护。本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 各种全球性问题的加剧以及“” 生态平衡能源危机 的冲击,在世界范围内开始 了关于“ 的讨论,各种环保运动逐渐兴 增长的极限 起。正是在这种 情况下,1972年6月,在召开了有史以来第 联合国斯德哥尔摩 一次“人 类与环境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从而揭开 了 全人类共同保护环境的序幕,也意味着环保运动由群众性活动上升 到了政府行 为。伴随着人们对公平(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作为社会 认识的加深 发展目标 以及对一系列全球性达成共识,可持续 发展的思想随之形成。1983年 环境问题 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 员会,1987年该委员会在其长篇报告《我 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 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 大会通过的《21世 纪议程》,更是高度凝结了当代人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认识。 由此可 知,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严 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 组成部分。人与 生态系统 自然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 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 共同促进的关系。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 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

腾讯文库青少年怎样为建设生态文明做贡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