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民法重点 一、名词解释民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财产人们通常说的财产是指土地、房屋、物资等物质财富和金钱的总称。民法上讲的财产有广义和狭义之
民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 民法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2、 财产 人们通常说的财产是指土地、房屋、物资等物质财富和金钱的总称。民法上 讲的财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财产是指有关金钱(即能用金钱表示或者能 用金钱衡量的价值)的权利的总和。广义的财产是指财产权利与财产义务(债务) 的总和,可称为总财产。 3、 公序良俗原则 是指民事行为不得违反公共秩序或者善良风俗。(公序良俗原则是维护国家和 社会利益的需要,是约束民事行为的最低要求,是当事人行为自主的底线,不可 逾越。) 4、 公共秩序 是指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要的一般秩序。 5、 善良风俗 是指社会存在及其发展中所必要的一般道德。 6、 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有广狭二义,广义的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而 形成的具有法律意义的社会关系;狭义的民事关系是指现实生活中形成的以民事 权利和民事意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7、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简称民事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法 律权利、负有民事法律义务和承当民事法律责任的人。 8、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是指民事权利李和民事义务所有发生的事物。 9、 民事法律事实 是指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别更或者消灭的客观现象。 10 、行为 “” 行为是指人有意识的活动。认得行为是人有意识的身体动、静。动为作为, “” 静为不作为,总称为行为。 11 、事实行为 是指行为人没有产生一定法律民事后果的意思表示,根据法律规定发生一定 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12 、非行为事实 是指行为以外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学理 上又称为自然事实。 13 、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