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选修1寄李儋元锡(I)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选修1寄李儋元锡(I)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安史之乱”及中唐的重大政治事件对诗人的人生及诗歌风格的影响。2、初步体会中唐诗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3、《寄李儋元锡》一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选修1寄李儋元锡(I)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安史之乱”及中唐的重大政治事件对诗人的人生及诗歌风格的影响。 2、初步体会中唐诗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 3、《寄李儋元锡》一诗是如何表达诗人面对时局的一种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目标2、3、4 教学方法:中唐诗坛流派众多,风格多样,以开拓创新为主要创造倾向。对本专题所选六首 诗歌,可结合诗人的总体风格逐一进行鉴赏。教学方法以自学、讨论为主,诵读训练贯穿始 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专题内容概说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转衰,诗坛也失去了盛唐的蓬勃气象。这一时期的诗歌, 其情感基调是徘徊惆怅,哀怨感伤;其艺术风格或高雅闲淡,或雕琢炼饰;其审美趣味有外 拓趋向内敛,有昂扬趋向低沉,有浓郁趋向高秀。唐诗可谓是风格种种,流派多多。 中唐时期“创新”与“求变”是其诗歌的主要创作趋向,中唐的社会背景(如藩镇割据、 朋党之争、科举考试的弊端以及用人制度诸因素),为诗人群体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也 促使不同群体形成风格各异的诗歌流派。 中唐诗歌大约有以下几派: (1)以白居易和元稹为首,包括李绅、王建、张籍等人在内,倡导新乐府的创作,要求“文 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揭露中唐社会政治的各种弊端,反映时弊民疾,在诗歌形 式上只要求浅显平易通俗自然,他们的创作在当时乃至以后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派诗人,从尚奇怪,重主观的创作主张出发,着力于探讨诗歌的 新的艺术形式,并且通过个人的遭遇来反映社会的黑暗。这一派诗人除了韩孟之外,还有刘 叉、卢仝、马异、贾岛、李贺等,其中韩、孟、李最为出色。 (3)韩、孟、元、白之前的中唐早期,尚有刘长卿、韦应物与大历十才子等诗人,带着对盛 唐的依恋,以萧条、冷落的心境表现山林隐逸的生活情趣。 (4)柳宗元、刘禹锡等“元和贬谪”诗人,或借异乡山水以抒发贬谪之苦闷,或借历史古迹 抒发千古兴亡之慨叹,柳的山水诗写得清淡秀丽,峻洁峭激,刘的咏史诗则豪迈畅朗。 二、学习《寄李儋元锡》 1、结合注释①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韦应物(737~792) 中国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卒于贞元九年(793)。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 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 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 郎中 、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 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 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代表 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 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 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 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