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观下的作业成本制度
流程观下的作业成本制度 作业成本制度主要由美国人创造,是一种新型的成本管理工具。据记载,20世纪60年代美国通用电器公司(GE)就曾创造“作业成本分析”(ActivityCostAnalysi
流程观下的作业成本制度 作业成本制度主要由美国人创造,是一种新型的成本管理工具。 据记载,20世纪60年代美国通用电器公司(GE)就曾创造“作业成 本分析”(ActivityCostAnalysis)的方法,用来管理间接成本。“作 业成本分析”完全可以看成作业成本制度的雏型,但作业成本制度在 美国企业中流行起来,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此后才逐渐传播 到其他国家。 为什么作业成本制度会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而不是在其他时 间)在美国乃至其他国家的实务界和学术界流行起来呢?显然,这其 中必定有着深厚的社会、经济、技术和学科背景。 按照我们的理解,作业成本制度是适时制(JIT)或者流程优化的 组成部分,而适时制则可以看成美国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强大的国 际竞争压力下引进日本零存货制度,并适应本国的富裕社会和高新技 术以及文化传统的结果。 众所周知,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欧洲和亚洲,美国企业一直处 于生产者市场的有利地位。无论生产什么,只要有使用价值,都会有 人高价购买,未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就因此而跃居世界经济霸 主的地位。二次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出于“冷战”需要,在西欧国家实 施“马歇尔计划”,在亚洲精心扶植日本、韩国以及台湾等国家或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