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高职教师激励管理工作措施
高职教师激励管理工作措施[摘要]双因素理论视角下,在确立高职教师激励管理优化目的与原则的基础上,从保健措施的优化与激励措施的优化两方面着手,设计高职教师激励管理优化方案,对于推进当前我国高职教师激励管
高职教师激励管理工作措施 [摘要]双因素理论视角下,在确立高职教师激励管理优化目的与原则的基础上, 从保健措施的优化与激励措施的优化两方面着手,设计高职教师激励管理优化方 案,对于推进当前我国高职教师激励管理的发展意义重大。为了确保双因素理论 视角下高职教师激励管理优化方案得以顺利施行,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强化制度与组织保障、提供健全的资金保障并构建通畅的信息反馈渠道。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高职教师;激励管理 教师是高职院校最为核心的战略性资源,作为高职院校教书育人活动的主要 参与者和实施者,其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整 体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有效吸引优质教师资源,稳定教师队伍,激励教 师不断获得自我成长,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赫兹 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为依据,提出高职教师激励管理的优化方案以及方案施行的保 障措施。 一、双因素理论概述与主要观点 (一)双因素理论概述。美国心理学专家赫兹伯格(Herzberg)于1959年 在其多本著作中提出“双因素理论”(Hy⁃giene-MotivationalFactors)。赫 兹伯格在匹兹堡展开关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且从人们的回答中总结出共性 规律,最终提出了激励与保健双因素观点。赫兹伯格将保健因素归纳为公司制度、 个人生活、技术监督关系、地位、薪资、工作环境、与上级的关系、与同级的关 系、与下级的关系及工作安全保障,认为保健因素主要为外部因素,作用是消除 员工的不满情绪,使员工可以正常工作,但是不能进一步激励员工努力提高工作 绩效;将激励因素归纳为职务责任、工作成就、工作兴趣、受到的认可及成长与 晋升机会,认为改善激励因素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带来较高的绩效。 (二)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第一,传统观点认为“满意”与“不满意”是相 对的,而赫兹伯格则认为“满意”与“不满意”之间存在中间状态,即“没有满 意”,因而“满意”应当与“没有满意”相对。第二,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因素可 以使员工产生对工作的满意感,保健因素则可以防止不满意感的产生。激励因素 与工作内容及成果有关,保健因素与工作外部环境有关。激励因素的满足可以激 1

